89.廷杖平怒
嘉靖皇帝还是忍耐着性子先礼后兵,做到仁至义尽,降旨发出警告说:“尔等别敬酒不吃,吃罚酒啊!尔等不是在以下犯上,以臣犯君吗?再如此这般……,朕岂可姑息啊?”
众臣还是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把嘉靖皇帝的话当成了耳边之风。
这么以来,嘉靖皇帝就认为,众臣就是有意要与自己过不去,便恼怒了,尔等眼里就没有皇上?我做皇帝的为什么非得有你们啊?17岁的嘉靖皇帝拍案而起,令黄锦将锦衣卫指挥使朱宸召来,想请他来商量对策。
看到黄锦领旨离开,嘉靖皇帝突然又想起了袁崇皋留下的那个“锦”字,那袁崇皋不会是要朕依靠锦衣卫吧?想到这里,嘉靖皇帝心里一亮,好象袁崇皋正在自己身边做参谋呢。心里说:你们不愿离开,朕让锦衣卫来实施强制手段,看你们离开不离开。
那锦衣卫指挥史朱宸也听说200余大臣左顺门“造反”,心里早就摩拳擦掌痒痒的,想替老主子排忧解难。心里正在着急呢,已经升任礼部主事的曾慎来了。曾慎更是着急呀,他怕嘉靖皇帝一急糊涂,脑子里只想到用“礼”的办法,而忘了用“律”的办法解决了。那曾慎尚未走,锦衣卫同知骆安、千户陆松、王佐、陈寅等在锦衣卫任要职的40余位安陆兴王府的旧人都来了,他们来京后都得到重用,现在皇上有难,正是自己感恩感德的时候啊!
有的说:“朝廷大臣,竟然趴在地上又哭又闹的,成何体统啊!”
有的说:“朱指挥,那么多大臣欺负皇上,我等怎么能坐视不管呢!”
有的说:“我等带人去把那些人强行拖离左顺门就是了。”
朱宸皱着眉头说:“谁不想啊?皇上不下旨,我等岂能冒然行动啊!”
嘉靖皇帝没有发话,大家只有干着急。
正在这时,黄锦来了,众人又来围住了黄锦,打听起了左顺门前的情况。
黄锦满头是汗,急忙说:“那些人太固执,不肯离开,皇上正着急呢,这不,请朱指挥去商议对策。”
陆松说:“看来,该是我等出手的时候了。”
朱宸说:“本官先随黄公公去,汝等先各自带好人马做好准备,只要皇上一下旨,我等就采取行动。”
朱宸一见嘉靖皇帝就说:“皇上,下旨让臣等将那些人拖走算了。”
嘉靖皇帝想了想说:“方法不能太简单,人都拖走了,离开了,可他们的心还在那儿,那怎么办?我看这样,将你们的人马带来,先抓几位闹得最厉害者,杀一儆百。”
得旨,骆安、陆松、王佐、陈寅等人立即带着手下心腹满面杀气地来了。
来了如此多的凶神恶刹似的锦衣卫,众臣这下该离开了吧。
黄锦再次对众臣说道:“好了,好了,诸位大人已经呆在这儿半日了,也该离开吧!”算是最后通牒。
众臣仍趴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人理会。
没有办法,锦衣卫只好下手了,他们将翰林学士丰熙等8人逮入诏狱,意思是给一点颜色众臣看看,让众臣自动退下。
没有想到,嘉靖皇帝的做法竟然与宪宗皇帝相反!这一强硬做法就像火上浇油,群臣的情绪更加激昂了。
杨慎突然站起身冲到门前,捶撼着那厚重的朱漆大门,放声大哭。
这杨慎,说起来算得上是一个人物,诗写得顶瓜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诗甚为豪迈、悲壮,至今仍被文人墨客捧为上乘。武定侯郭勋刊刻出版《三国志通俗演义》时,就将此诗放在了文章之首。
作为大才子,大诗人,做官,作诗,多悠闲自得呀,可偏偏不吃老父之堑,长已之智,非要穿老母之鞋,走老父之路,硬要参与那个大礼之争,将自己卷入了那个大旋窝之中。
王元正见杨慎冲到门前,他也冲了上去,锤门哭泣起来。
一时间,众臣也都跟着杨慎、王正元二人放声嚎啕大哭起来,声震阙廷。
哭丧吧?嘉靖皇帝怒不可遏,朕怕什么,有锦衣卫呢,文的不灵验,尔等想硬碰硬,朕愿奉陪!嘉靖皇帝将手中的茶杯往桌上一放,一不做二不休,愤怒地说:“将五品以下官员逮入诏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姑令待罪。”
于是,员外郎马理等134人被下狱,何孟春等21人、洪伊等65人俱待罪。毛纪、石瑶等人劝离,没有进行处罚。一时间,左顺门前弄得是鸡飞狗跳墙。
跪伏事件被嘉靖皇帝用铁腕弹压了,左顺门又归于往日的平静。
第二日,上章圣皇太后尊号为:章圣慈仁皇太后。在举行册礼时,尚书秦金、金献民、赵鉴、赵璜、侍郎何孟春、朱希周、都御史王时中、大理少卿张缙、徐文华等人全都没有参加。
七月二十日,锦衣卫指挥史朱宸请示嘉靖皇帝,关在狱中的和待罪的官员该如何处理?嘉靖帝对这些朝臣们敢于蔑视君权,以下犯上,以臣犯君,耿耿于怀,于是下旨:“四品以上者停俸,五品以下者当行廷杖责。”
这廷杖之法律,历代所无,惟明朝独有。自设此法以来,不知屈死了多少忠良。那见得廷杖利害?凡朝廷士大夫不听皇帝之话者,便发锦衣卫廷杖责。实施廷杖,场面可不一般,皇上还怕廷杖执行得不得力,特遣内臣监视,大小众官俱着朱衣陪列午门外西墀下,左边坐中使,右边坐锦衣卫指挥史,各30员,下面校尉100人,皆穿襞衣,手执木棍,齐齐排列。宣读旨意毕,就开始实施廷杖。具体方法是,一人持麻布兜从犯人肩脊套下,直至腰边,连两手束定,左右不得转动:一人缚其两足,四面牵住,唯露出两股受杖。头面触地,尘埃满口,连喊也喊不出的。每打一下,上面高喝一声:“重打!”打完一面,杖必数折。众官侧目屏息,气象森严,俨如阎罗殿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