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90.大获全胜 行杖的旗校平时就练就了一副好手段,棒子打得有技巧,被打的人,里面血肉糜烂,外面皮肤丝毫不破。行过廷杖之后的人,若没被杖死,想要医治,必用刀割开外皮,剜尽皮内面的烂肉,再取活羊一只,割他腿肉填补空处,使二者血肉相连,长成一片,然后可以行动。故有“羊毛屁股老先生”,人人敬畏他的。某地有一知县乘轿出门,捉住一冲道路人,喝教“重责”,手下人脱下那人的裤子要打,可打开一看,见是羊毛屁股,明显是受过廷杖的。知县一想,肯定以前的品阶要比自己高,忙即下轿请罪,陪了多少不是。其人大笑而去,把这位知县惊出一身冷汗来。只因廷杖过的,苟得君心一转,叩起再次重用。然幸而不死杖下,做一羊毛屁股的老先生。不幸而丧了性命,只好留一忠直名望了!可怜诸君子触怒皇上,今日受此极刑! 司礼监掌印太监秦福和锦衣卫指挥使朱宸按规矩,各自带着30人,一左一右早已等在午门外了。100名锦衣卫校尉手持木杖整齐地立在两旁。这些校尉都是平时受过严格训练的,技艺纯熟,能够准确根据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暗示来掌握受刑人的生死。五品以下的官员一个一个地被拖到了午门外,立刻被扒去官服,反绑双手,用一块大布包裹着,秦福命令一下,校尉们举杖就打,打得他们皮开肉绽,哭爹喊娘。杖毕,还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抬起后再重重摔下,有的人还大喊“哎呀”一声,有的哑口喊不出来只有“扑通”一声了,此时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条性命。 廷杖时还有一个讲究,被杖人是死是活,行刑校尉还要看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两脚摆放的形状行事。当编修王相、王思等17人行刑时,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两脚的脚尖朝内,证明此等受刑人小命难保,果然,他们由于伤重,先后死去。余下的人行刑时,司礼太监和锦衣卫指挥使的两脚摆成了八字形,证明他们可以杖下逃生。 午门前,这一整日就呼天抢地,凄惨无比。 廷杖过后,棒下逃生者,皆遣戍边疆。 七月二十一日,兴献皇帝的神主从湖广安陆州到了京城,安放在了奉先殿旁边新建的观德殿,嘉靖皇帝给上的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二字不再言了。 首辅毛纪没有廷杖,没有追责,对议礼一事不再敢提了,却非常同情护礼者,于是,斗胆上疏请求宽宥伏阙诸臣。 嘉靖皇帝看到毛纪的奏章,传旨送给他八个字:“要结朋奸,背君报私。” 毛纪愤然上书求退,嘉靖皇帝当即责备他是“有负重托,且因辞奏谏,咎归朕躬,这是你大臣忠厚爱君之意吗?”最终特允其致仕。 七月二十八日,有人禀报说:“当戊寅朝罢,群臣业已散去,乃修撰杨慎、检讨王元正、给事中刘霁、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等七人实纠之伏阙哭。” 嘉靖帝一听不禁勃然大怒,命锦衣卫再次廷杖之,结果这7个人又第二次受杖,张原竟死杖下。杖过之后,杨慎、王元正、刘霁被充戍,安磐、张汉卿、王时柯被削籍为民。 这时,护礼派势力终于完全土崩瓦解。 杨慎遣戍云南永昌卫。 在嘉靖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这个天寒地冻的夜晚,被监禁近5月的杨慎,已骨瘦如柴,他身带枷锁,携着被称为“才女”的娘子黄峨步行,狼狈走出京城。他们行至江陵的驿站门前,他看到爱妻风尘满面,疲惫不堪,再也不忍心让她向前护送了,力劝娘子回四川新都老家去。临别之际,杨慎填作了一首题为《戍云南•江陵别内》临江仙词: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夫妻离别,抱头而泣,情辞凄楚,催人泪下。 这时,有几个黑衣人一直尾随于杨慎的身后,欲趁机行刺。为首者就是杨廷和裁汰的锦衣卫冗员胡泽,胡泽见杨慎如此落泊凄惨,心里想:如此活着,倒不如死了痛快!于是便未动手,让他活受罪去罢,收了家伙离开了。 杨慎娘子黄峨回到新都,看到新都桂湖景物依旧,物是人非,写了一首怀念相公的七律《寄外》: “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一片深情,凄婉动人。 在京城正阳门外的大集市里,有一个大大的赵记绸缎铺格外显眼,专卖苏州绸缎,每天公子小姐来来往往,门庭若市。绸缎铺里的生意买卖由大掌柜、小伙计们打理,东家赵三爷却在吴婆茶坊里吃着碧螺春,品茗香茶,听客官们家长里短,街论巷议。 有一日,赵三爷听一客官小声说:“……有18个朝臣命丧杖下……。”黎庶们也私下议论起了发生在皇宫里的撼门之事……。 正如杨慎诗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嘉靖三年九月,嘉靖皇帝定大礼,称孝宗为“皇伯考”,昭圣太后张氏为“皇伯母”;称恭穆献皇帝为“皇考”,章圣太后为“圣母”,并将恭穆献皇帝远在湖广安陆州的陵寝取名为显陵。 至此,护礼派全军覆没。已告老还乡回四川新都的杨廷和于嘉靖七年削职为民,第二年卒,终年71岁。其子杨慎终生未再被朝庭启用,嘉靖三十八年70岁客死他乡。 与之相反,议礼者均得重用。张璁、方献夫先后官至内阁首辅。桂萼、席书、霍韬、黄绾等官至尚书。 此时,武定侯呈上刊刻装桢好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皇帝读后倒吸了一口冷气,心里说:“杨廷和、蒋冕、毛纪等人为今日之董卓、曹操也!”又得意地说,“朕可不愿做汉少帝刘辩、汉献帝刘协也!”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