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40.僵峙郊外 朝臣们都走了,朱厚熜又没有进宫,大队人马停在郊外,双方互不联络,竟然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时辰。 如此僵峙也不是一个办法啊!朱厚熜坐在轿子里,也担心起来,他们要是真的不理我了,我该怎么办呢?我们不能长期扎营在这个郊外啊!现在已经弄成这种样子了,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朱厚熜问了问身边的袁崇皋、朱宸、张佐等人,他们也都心里没底,拿不出什么主意。朱厚熜想起了袁半仙给自己的锦囊,已经到皇城门口了,还有一个没有打开呢!他迅速拿出了那个锦囊,打开里面的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了一个字:“柔”。朱厚熜一看这字,心里就明白了,意思是要自己以柔克刚。我先会儿是不是太“硬”了?熟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要是早一点打开这个锦囊,我就不会和那首辅针锋相对了,不就是从东安门进宫吗?只要做上皇帝了,还在乎什么从哪个门进吗?要是早打开那个锦囊,说不定我们现在就进宫了呢。想到这儿,朱厚熜好后悔。 朱厚熜将头伸出轿子外,对黄锦说:“你去把那个袁皓叫来,我想让他给我出出主意。” 很快,袁半仙跟在黄锦的后面来到了朱厚熜的跟前。 朱厚熜一见到袁半仙就说:“好半天没人理我们的了,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啊?” 袁半仙看到朱厚熜焦急的样子,就知道他已经要乱方寸了,就安慰说:“皇上,您别急,这个时候正好静心好好安歇一会儿。” 这种时候,谁的心还能静得了啊!朱厚熜看到了袁半仙,有些后悔地说:“你说说,我是不是应该依他们的,从东安门进算了。” “从东安门进?”袁半仙反问一句,想了想又说,“东安门,让我看看。”说着蹲下,用手指在地上划了一个“東”字,一边划着,一边说,“‘東’拆开就是‘一’‘日’‘小’三个字了,日,太阳也。三个字连在一起的意思那就是:一个小太阳。以小人看,这东安门是进不得,若从东安门进,您虽还是太阳,可只是小太阳。换言之,你虽是皇帝,可只是说了不算的皇帝了,是权力比臣子还小的皇帝了……。” 朱厚熜苦着脸问:“你说我们从哪个城门进最好?” 袁半仙站起身说:“城门,那当然是先从正阳门进了后,再从大明门进啊!那就是‘明光天德,山河壮帝居’了;宫门,要是从承天门进就好了,那就是‘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了。” 朱厚熜皱起眉头,着急地说:“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袁半仙笑笑说:“皇上,您现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 朱厚熜不解,不明白地问:“我现在什么也没有做呀,只是在这郊外焦急地等待啊!” 袁半仙说:“对啊!” 朱厚熜苦笑一下说:“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意思就是我们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袁半仙说:“您就躺在这车里安歇,什么就不做,那就等于是什么都做了啊!这就叫做:以静制动,以退为攻,最后达其反败为胜的目的。” 朱厚熜担心地说:“要是他们一直不理我们了,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袁半仙说:“怎么会呢,他们不远千里把您迎到这城门外,他们怎么会不管呢!现在,他们恐怕比您还着急呢!小人敢断言,要不了多时,他们就会来找您的。您现在就安心躺下安歇吧,好好地睡一觉,休息休息,解解困乏。” 正如袁半仙所料,有人比朱厚熜更急,那人就是慈寿皇太后张氏。 这时,仁寿宫里,张太后听说迎立的新皇帝早就到了正阳门外,迟迟不见新皇帝进宫,就问身边太监张永道:“你告诉哀家,怎么这么长时间还未见那个兴王进宫啊?”她老人家急呀,国不可一日无君,到今日,已有30余日没有皇帝了。 张永立即回答道:“回禀太后,据奴才所知,兴王爷不愿以太子身份从东安门进宫,住文华殿呢!” 张太后到底是妇道人家,没有杨廷和那样有城府,她想,接人家来京继皇帝位,却要人家以太子身份进宫,这好象有些说不过去啊!他是谁的太子?他可是正德皇帝之堂弟啊!是以兄终弟及之名来继大统的呀,怎么又冒出一个太子来,这不是乱了辈份吗? 于是,张太后着急地说:“天位岂可久虚啊?”她想了想说,“哀家今日就来一个和稀泥,搞一个折中吧,既不依礼部的,也不依兴王的,就让嗣君暂时居住在宣武门前的行殿里吧,然后让百官们去进行一个劝进仪式,然后让嗣君从正阳门进吧。” 张永拍马屁说:“太后这办法真是一个好办法。” 张太后又令张永道:“你去内阁将哀家的话告诉杨阁老,要他不要再考虑什么从东安门进,还是西安门进了,让众臣商议一下,书写一个劝兴王登基之奏章,到行殿举行一个劝进仪式!人家毕竟尚是孩童嘛,争强好胜是小孩子们的天性,人家以后还要做皇上的呢,总不能让新皇帝难堪吧!” 张太后出面命人先在行殿里实施“劝进”这样一个程序,在形式上确认朱厚熜为皇帝,然后再按皇帝的仪式让朱厚熜入宫。 张永将张太后的话很快就传给了杨廷和。 可这时的杨廷和正在气头上,不是么,本想去给那个小王爷一个下马威的,没有想到倒给自己弄了一个骑虎难下,进退两难了。 杨廷和带着众臣回到了内阁,可坐下来一细想,不对呀,别忘了,人家还是半大的孩子呢,像那么大的孩子正是喜欢叛逆的时候,是吃软不吃硬,你越是和他硬着来,他越是针尖对麦芒,丝毫不让……。是不是我们的方法有些不妥?可现在已经把他惹毛了啊,若紧接着再用他法也许也不会凑效了啊!怎么办呢?杨廷和一寻思,不如索性就暂时不理他的了,把他晾在郊外一段时间,让他自己着起急来,我们再派人去说服他,让他从东安门进,暂住在文华殿里……。 杨廷和把自己的想法跟毛澄等众臣说了,大家也说:“此法不错,不妨试试!”表示赞同。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