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第二十九章
徐乙挂上电话,凝视着办公室窗外的朝日。天空不再苍白寒冷,早已泛起上午的融融暖意。“是罗明的电话。”   阿森在角落里点点头。“怎么说?”   “本贝去了她的公寓,她没能看住他。”   阿森叹了口气。   “看来我们的运气不佳,”徐乙说。他摇摇头,眼睛仍望着太阳。   “我不信运气。”他说着朝阿森转过身来。“你相信吗?”   阿森累了,他其实不在听。“我什么?”   “相信运气。”   “当然,所有外科医生都相信运气。”   “我不相信运气,”徐乙重复道,“从来不信。我总是相信计划。”   他指指墙上的图表,然后停下来注视着它们。   那些图表真够大的,足有四尺宽,是用多种颜色画出来的,看上去很复杂。它们实在是美化了的流程图,上面有技术发展的时间表。他一直对此引以为豪。比如,他在 1967 年检查了三个领域——诊断概念化、外科技术及微电子学——的现状,并且得出结论:所有这三者都可在 1971 年 7 月合联用来对 ADL 发作施行手术。虽然结果比他的预测早了四个月,但预测还是相当准确的。“相当准确,”他说。   “什么?”阿森说。   徐乙摇摇头。“你累了?”   “是的。”   “我想我们都累了。同林在哪里?”   “在煮咖啡。”   徐乙点点头。来点咖啡倒是不错。他揉揉眼睛,心里纳闷他什么时候能睡上一觉。暂时还不行——得等到他们找回本贝,而这可能还要花上好几个钟头,也许又要一天。   他又看看图表。一切都进展得很好,电极移植比计划提前了四个月,计算机行为刺激几乎提前了九个月——这其中也出现了问题。乔治和玛莎程序不稳定。那么 Q 模型呢?   他摇了摇头。Q 模型也许再也不可能起动,尽管这一直是他最得意的工程。在流程图上,Q 模型将于 1979 年起动,  1986 年始用于人体。到 1986年他将七十五岁——假如他还活着的话——但他对此并不担心。是这个想法,这个简单的念头让他着迷。   Q 模型是神经精神病研究室所有工作的必然产物。这个工程最初被称做堂吉诃德模型,因为它似乎根本不切实际。但徐乙感到它肯定会产生,因为这是需要。首先,这是尺寸大小的问题,再者是个费用的问题。   一台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比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第三代数字式计算机——要花费几百万美元。它消耗大量的电力,占据大片的空间。然而最大的计算机所拥有的电路依然只抵得上蚂蚁的脑子。要制造一台具有人脑容量的计算机则需要一幢巨大的摩天大楼,它的能量需求将与一座拥有五十万人口的城市的能量需求不相上下。   显而易见,没有人会尝试用现有的技术来制造这样的计算机。这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徐乙对新方法是什么并无多大的疑问。   那就是活组织。   这理论实在简单。一台计算机像人脑一样,由诸多功能单元组成——有这样或那样的微小的触发细胞。这些单元的大小近年来已大大缩小,它们将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其它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缩小,它们的电力需求也会减低。   但是,单个的单元决不会变得像一个神经细胞、一个神经元那么微小。   你可以在一立方英寸里放上十几亿个神经细胞,没有哪种人类的微型化方法能够达到这样的空间组织结构,也没有哪种人类的方法能生产出一个能用神经细胞所需的极微量的能量进行工作的单元。   因此,用活的神经细胞来制造你的计算机吧。在组织培养中培植隔离神经细胞早已成为可能。用不同的方式人为地改变它们也是可能的。在未来,人们可能会按具体规格来培植神经细胞,使它们以特定的方式连接起来。   一旦你能做到这一步,你便能制造出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比方说是六立方英尺,但却包容了千百万亿个神经细胞。它的能量需求不会太高,释放的热量和废物可以得到处理。不过它将成为这个星球上迄今为止最聪明的实体。   Q 模型。   预备工作早已在这个国家的许多实验室及政府研究单位里开始,并不断取得进展。   但对于徐乙来说,最激动人心的前景不是一台超级智能有机计算机,那只是副产品。真正有意思的是人脑的有机修复术这一思想。   因为一旦你研制出一台有机计算机——一台由活细胞组成的计算机,并从氧化的有营养的血液中获取能量——那么你就可以把它移植到人体中。你就会拥有一个具有两个大脑的人。   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徐乙无法想象。当然会有没完没了的问题,内部联系问题,位置问题,有关原来的大脑和新移植的大脑之间的思维竞争问题等等,但到 1986 年有充足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怎么说,1950年大多数人仍然对登月计划置之一笑。   Q 模型。它目前还只是一种设想,但若有资金是能够实现的。本贝逃出医院前始终相信这一设想会成为现实,本贝的出走改变了一切。   同林从办公室门口探进头来。“有谁要喝咖啡吗?”   “我要,”徐乙说。他朝阿森看看。   “我不要。”阿森说完从椅子里站起来。“我想我要重新听一下本贝的某些谈话录音。”   “好主意,”徐乙说,尽管他并不真的这样认为。他意识到阿森应该有点事情做做——应该做点什么,随便什么,只是不要让他停下来。   阿森走了,同林也走了。办公室剩下了徐乙一个人,还有他墙上的五彩图表和他不断的思绪。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