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林家大宅外一条小路经过几间堆放柴火杂物的屋子和几间猪圈就可以踏上去竟日亭的石阶,只需要转过村子所在的山头,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竟日亭就在不远的山腰上。
从那里可以一望无阻地看见环绕着林家村的群山和整个村的全貌,山脚下农田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嫩绿的秧苗看着就让人欣喜,依山而建的民房笼罩在清晨的雾霭中,从高处看错落有致,别有韵致。
一条白练从远处的高山飘然而下,蜿蜒成玉带由远及近,穿过林家村所在的山头,成为村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也是林家大宅荷塘里活水的源头。
这里原本只是一块从山腰突出来的空地,亭子还是后来林家出钱建的。
小的时候回家过年,最开心的就是能和二哥一起到山上玩耍。虽然那时二哥身体也是虚弱,走山路没多久就会气喘要停下来休息,但小孩子心性总是贪玩的,尤其二哥十分疼爱他,每有些好玩的物事都会想着要留给他或等着他过年回家带他去玩。
记得有一次二哥在山上的树林里发现一种小小的果子,仆人说那是山上的野果,到秋天的时候成熟了会变成酱紫色,吃起来味道酸酸甜甜,里面还有一粒粒芝麻大小的籽,可有意思了。
但这种果子过了秋天就没有了,于是二哥待秋天果子熟了时去山上亲手采了一大包,用布包好,然后放到阴凉的地方,想着等玉节回来可以给他尝尝鲜。
可是等玉节回家的时候,那包果子已经变成了只有黄豆那么大的果子干,吃起来也没什么味道,反而满口的渣滓。
二哥失望地准备把它丢掉,玉节却一把抢过来吃得津津有味,因为在他嘴里分明尝到了蜜一般的香甜。
在他五岁那年过年回家的时候,二哥带他来到这块空地看日出。当时并没有竟日亭,更没有石阶,只是一条村民们上山踩出来的泥路。
二哥带着小小的他,偷偷溜出家门,二人深夜摸黑上得山来,只为了能兄弟二人一起看一次日出。
二哥说从这个平台能从正面看到太阳升起,最是适合观日出。然后二哥从远处拣了些大大小小石块,面对着空旷砌成一个小小的石龛,告诉玉节他听说如果日出的时候把写的信在这石龛里化了,那么风神会把信的内容传到收信人的心里。
二哥摸着他的头说,以后他会常常来这里给玉节写信,那么即使两人一年只见一次,玉节也能知道二哥在时常想念他。才五岁的小玉节也能感受到二哥对自己的疼爱,于是乖巧地点点头,伸手抱住二哥。
这个是他们兄弟两人的秘密,但后来母亲知道二哥常独自深夜上后山来,怕他走山路不安全,便叫人修了石阶,还在平台上建了亭子。
而他们那承载了幼时美好记忆的石龛也在二哥的强烈要求下保留了下来。
亭子建好时,二哥写了封信递到姥姥家给他要他给亭子命名,他便起了“竟日亭”三字。
回忆起往事心下不禁感慨万千,大概是当时的他还年少气盛,知道自己虽然是林家三少爷,但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可心里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还以为是母亲看轻他年少无知。便心气极高,相信自己终有一日会让母亲知道自己的才干,于是起“竟日”二字妄图与日争辉,现在想来着实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