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杨秋华一大早就起床上街买来许多红纸,剪成窗花贴在玻璃上,以此来曾天家里的一点新春的喜庆。她打开心爱的那台收音机,里面正在播放吴奇隆的《祝你一路顺风》。虽然声线不是很好,也许是受到别的什么东西干扰的原因。杨秋华依旧听得很认真。“、、、当拥挤的月台挤痛送别的人们,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我们一句话也没有留,你知道我好担心我好难过,我们一句话也没有说,我知道你有千言你有万语、、、”女孩心底的忧伤被深深地勾起,为什么要有人选择在这个时侯离开,为什么身边总是一个人孤孤单单?当想起他的时候,他又在想起谁呢?杨秋华突然感觉自己就像被丢在了一个孤岛上,真正明白一个人并不孤单,想一个人才是孤单的。她想起高子新,想他现在一定是和父母躲在温馨的家里忙着年夜饭。女孩子的心事儿总是朦胧的难以明了。有的人说,一个男人如果能够猜透一个女孩子的心事儿,那么他们上辈子就一定是回眸了几百次,才有了人间的一次相遇。人间不一定处处有情,但是,也不是到处都充满着悲伤。为什么总有一些人总是悲哀的看待这个世界?杨秋华买这盘词带,就是因为听到高子新给张梓若说起,他喜欢这首歌。因为,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总会让他想起以前的许多事情。 听到高子新说的时候,杨秋华抬起头从背后看过去,看见他眼睛里亮闪闪的。她的心一阵疼痛,猜想他一定是想起了以前快乐的时光或者是悲伤的时刻。她那时真的好想跟他说几句安慰的话。但是,她最终还是低下头装作没有看见。只是在放学以后,从音像专卖店里买到了装有这首歌的磁带。她心里犹豫着不知道是不是应该送给高子新?就在杨秋华把精心挑选的磁带放进书包里,转身走出来的时候,迎头碰见急匆匆跑进来的张梓若。两个人站在那里,相互对望了一会儿。杨秋华急忙移开眼睛笑道:“梓若,你也来买东西啊?”张梓若的脸阴沉下来。“对啊,你来这里不是也来买东西的吧?”她目光里闪烁着疑问。杨秋华故作自然地笑道:“哦,不是啊。我来这里是想看看他们这里有没有最近新进来的磁带。”张梓若不屑的道:“我是买东西的,时间不早了,我很忙不陪你了。”杨秋华慌忙说自己也该回家了。张梓若走进音像店里去。“老板,你们这里有一首叫《祝你一路顺风》的歌吗?我买两盘。”杨秋华低头匆匆离去。 这盘磁带一直由自己听的原因是,杨秋华本以为张梓若是买不到《祝你一路顺风》这首歌的磁带的。所以,在第二天的时候,她把自己买到的磁带带到学校准备送给高子新的时候,到教室以后,高子新并不在班里。杨秋华就想等他回来以后再给他。但是,就在她走到自己位置上坐下的时候,突然看见高子新的课本下面正盖着一个塑料盒。杨秋华站起来伸手去拿高子新的课本,张梓若却在一旁摁住了。“你想干什么?”看着张梓若邪恶的眼神。杨秋华缩回手道:“我、、、我想看看他的语文作业。”张梓若很乐意代劳的帮她把高子新的语文作业本从语文课本下面抽出来递给她。杨秋华接了作业本,胡乱的翻看了几页就还回去了。她心里知道高子新的课本下面的那个小盒是什么,所以,她就没有再打算把自己买的那盘磁带送他。 杨母一大早就坐在沙发上打盹,困的险些栽倒在地上,女儿房间里的音乐开的声音很大。吵的她心烦意乱的,但是,对她来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也不想跟女儿吵架。所以,暂且发挥忍耐精神。但是,杨秋华现在却由刚才的收音机改听录音机了。《朋友的心》又飘满了整个屋子。“、、、朋友的心,你要听听,别只顾自己走的紧,朋友的心,你要听听,那风浪你要经得起,朋友的心,你要听听,别只顾自己忙的紧,朋友的心,你要听听,我祝你明天好光景、、、”杨秋华随着音乐轻轻哼。杨母强打起精神站起来悄悄走到女儿房间外面,从门缝里看见她正坐在床上手里拿着剪刀低着头在忙着什么。杨母本想进去看看,趁此机会跟她活络一下关系。也不至于一天都孤孤单单的。但是,推门的手最终还是在碰到门首的时候停住了。想想这么多年自己是怎么对待女儿的,怎么好意思去跟她靠近乎呢?心里也就没有了要进去的念头。 杨母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一走进自己的房间就被满屋的冷清包围。她坐下一眼看见桌上的那把梳子。那是一个叫赵光天的男人送自己的。他说,他会一直在自己身边的。他们走得很近。他对自己说,他们开一家小铺子,从此两个人虽然累一点,但是,那是用自己的双手挣来的钱。所以,她就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积蓄给赵光天去筹备铺子。刚开始,两个人在一起很好,日子也正朝着他们设想的方向发展。老天好像很眷顾他们似的,生意出奇的好。所以,他第一次送她的礼物就是这把梳子。他说:“等我们攒够了二十万块钱以后,我们就结婚好吗?”她低下头说还要考虑。他就有些着急了,说自己一定会好好努力的,绝对不会辜负她的一番好意。于是,她笑着说:“那就等你攒够钱再说吧。”说着倒入他的怀里。但是,赵光天在第二天就会社会上的混混们给打死了。他手里死死的攥着精心为她挑选的那把镶嵌着一颗夜明珠的梳子,她抱着他恸哭。他说:“不要再哭了,这辈子我是不能娶你了。但是,我想在我死之前给你梳一次头。本来,我是想让你在婚礼那天,用这把梳子把你的秀发梳好的。可是,现在看来我是等不到那一天了。”她把盘在头上的辫子解开,乌黑的秀发瞬间滑落在他的胸前。他举起手握着梳子不停的抖、、、最终,梳子掉落在地上,她心里那颗最明最亮的星星霎那间坠落在天之涯,永远不会再升起。 一年后她从街上捡回秋华,她觉得这是他怕自己孤单,才送她来陪伴自己的。所以,她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弃婴。这么多年过去了,秋华也一脚长成大姑娘了。但是,她心里思念的人随着岁月的悄逝,越来越多的使自己想起他。所以,脾气也越来越坏了。她越来越害怕孤单。女儿到学校念书以后,她自己在家里不是跟来找她的男人调情,就是一个人呆在屋里,就连门外面都懒的去。有时候,她也想主动去接近女儿,也想和她推心置腹的好好聊聊,跟她化解这么多年的不协调和矛盾,多去关心呵护她一点儿。女孩子不是在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关爱,长大以后需要父母理解和安慰的心更加强烈。但是,她受不了女儿那种歧视的眼神。也许,在秋华心里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也许是自己看到她的时候,自己心里就自然而然的被一种羞耻心所占据,才产生了这种思想。都说“女儿是母亲的小棉袄。”这话在杨母看来一点不假。那些男人们虽然对自己极尽甜言蜜语职能事儿,无非就是想在自己这里得到满足,一旦得到了就变成了另一副嘴脸。自己心里的委屈没人诉说,只好埋在心里自己一遍又一遍的回味、心酸。 杨母站起来,想起还没有做早饭呢。以前总是女儿做饭的,有时候自己还故意刁难她,想想心里感觉特对不起她。杨母就想亲自下厨做顿饭,借这个机会跟女儿缓和矛盾,两个人快快乐乐的过这个年。杨母这样想着,到厨房里转了一圈,把锅碗瓢盘都刷了一遍。忙了将近一个小时,烧好了几个女儿爱吃的菜,都摆放的餐桌以后,就到女儿房间里叫她出来吃饭,杨秋华还在低着头忙碌着,杨母敲了敲门问:“我可以进来吗?”杨秋华站起来紧张的盯着母亲,不敢置信母亲今天怎么会变得这样了。杨秋华出来没有见过母亲这样对待自己,从小一直到现在,但是,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会突然转变态度呢?她想这也许是大雨前的征兆吧!说不定母亲一会儿就要对自己大发雷霆了。也许是母亲吃错了药或者是神经病了?杨母平静的上前一步本想是替女儿收拾一下桌上的凌乱的纸张,一眼就看到了女儿剪出来的各色各样的字。“这时你剪的吗?太好看了。”杨母尽量和善的道。杨秋华完全被母亲的一反常态给弄懵了。因为,根据她对母亲的了解,母亲是不允许自己剪纸的。也许,这就是她将要大怒的先兆吧!杨秋华在母亲拿着自己的剪纸看的出神的时候,突然想起还没有做饭呢!“哦,我先去做饭了。”杨秋华找了个借口跑出房间,却看到餐桌上以后摆好了饭菜,这让她更加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啊?”她心里惊叹道。 杨母从房间里走出来,拍了拍杨秋华的肩膀道:“丫头,今天是春节。不管妈以前对也好,错也罢;我们今天都不再提它了好吗?妈不想和你怄气,你也不要怪妈了好吗?妈今天亲自下厨给你烧了几个你最爱吃的菜,来,快坐。”杨母拉着女儿的手走到餐桌前坐下。杨秋华感觉全身不自在,不知道母亲接下来还要怎么样。现在的孩子和父母的代沟很大,两者之间很难就一个问题达成共识。一方面是年少无知的晚辈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扛着风险和责任。另一方面是父母太过于谨小慎微。人生的长河中,他们却是走过许多桥,经历过许多风雨。遇到事情以后,总是想的很多。总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想到许多办法来解决出现的错误。所以,他们所做的事情成得多败的少。而身为晚辈的我们,却是凭着自己的年少气盛,想左一件事情头脑一热,不计后果的就去做了。失败的总是那些欠思考的少男少女们。父母们的话不一定全对,但是给那些容易发高烧的人适当的破一下冷水,总是好的。因为,“老者多智”。不必太胆小怕事,但是也要适当的去听一听父母的话。毕竟,父母是不会把自己的儿女往桥下面推的。 杨秋华和母亲对面坐着,杨母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给呆坐在一旁的杨秋华盛饭、夹菜,看来她是很有诚意的坐下来要和女儿吃着顿饭的。杨母知道,她们两个已经很久没有在一张餐桌上共同吃饭了。难道今天两个人都能安下心来,所以,她很是珍惜这个机会。可是,杨秋华心里一直觉得母亲对自己有什么企图,因为自己从小到大就没有看到过母亲像今天这样会亲自做饭给自己吃,还给自己往碗里夹菜。杨母催促女儿快点趁热吃,免得呆一会儿饭凉了吃了会闹肚子。杨秋华不安的抓起桌上的筷子,往嘴里扒着饭。杨母在一旁看着女儿肯吃自己做的饭,心里很是欣慰。又是给她添饭又是夹菜的。“妈,您也吃啊。”杨母听到女儿说这句话以后,握着筷子的手猛地一颤。脸上的表情也不知道怎么摆好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儿女非得给他们买多少吃的、给他们多少钱才满足。只要一句安慰、关心的话,就能让他们感到幸福的。只是,我们却连这么简单、容易做到的都给忽略掉或者是吝啬的不肯去说。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