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梓若又回过头去和杨秋华闲聊,杨秋华正在看手里的书,没有时间和她对话。张梓若生气的夺过杨秋华手里的书,先看书名后看内容,随后就大叫起来。“哇,你也看这种书啊?”一句话引得全班同学都侧目观看。这样的语气立刻就让人想到了罗天成在上课的时候看黄书被老师抓住的一幕,现在又出现这样的声音怎能不让人遐想呢?杨秋华生气的夺回自己的书,道:“什么嘛,你仔细看看我看得是什么书?”她把手里的书举到张梓若的眼前,告诉她道:“是《家庭小厨房》,专门学习烹饪的书。”同学们都笑张梓若。
高子新看见张梓若窘迫的样子,笑着直摇头。可是,他却忘了自己离得张梓若是最近的,张梓若当然要拿他出气了。张梓若抡起拳头就往高子新身上打去,还责问道:“你笑什么笑,有什么可笑的?我又没有说杨秋华看的是黄书,是你们自己思想长毛非往那上面想的。”高子新不敢还手只好忍受了张梓若的虐待。
杨秋华看不下去就劝阻张梓若道:“好了,梓若。”她拉住张梓若的手说:“我先把这本书借给你看,你就不要再打人家了。”张梓若正在生气哪里听得劝,而且还是杨秋华在劝自己。“怎么,你心疼这小子了?”张梓若的话又让同学们的目光聚焦在杨秋华和高子新身上。高子新只是瞥了一眼张梓若没有说话,杨秋华却很是不满的推了一下张梓若低下头说:“你说什么呢?”同学们对这样的事情好像早已经司空见惯了,所以,并没有围观的意思,很快就忙自己的去了。杨秋华跟张梓若小声解释道:“你也知道,人家本来就不聪明,你在这样打人家万一把人家打成个傻子怎么办呢?”张梓若点点头感觉杨秋华说的有道理,但是,她随即又意识到杨秋华的话并不是那么的单纯,只是想不通到底错在哪里。杨秋华感激张梓若给自己这个面子,匆忙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光盘来递给张梓若道:“给,这是我新买的周杰伦的唱片先借给你听啦。”张梓若欣喜的接过去,左右翻看,爱不释手。“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周杰伦的歌呢?你也喜欢周杰伦的吗?”张梓若用手帕小心的把唱片包起来装进书包里,很是高兴的样子。杨秋华点点头不作声。
张梓若掀开书桌,对杨秋华说:“只要是周杰伦的歌我都喜欢。”杨秋华看见她书桌里贴着一张周杰伦的壁画,赞赏道:“好帅哦。”张梓若拍了一下高子新也让他看,问道:“怎么样小样儿,比你帅吧?”
高子新看了一眼,回过头去不说话。张梓若催问他,高子新点点头表示认可了。趁着张梓若回头的空儿小声嘀咕道:“花痴!”索性张梓若没有听见,要不然敢骂她的高子新又要挨他的拳头了。
放学的铃声如期而至,刚才还算安静的教室里顿时像炸了锅似的乱起来了。满满一教室的人转眼间走的空无一个。班主任从外面跑进来,本来还有几句话要说的,但是,等他从办公室里跑过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来晚了一步。望着空荡荡的教室,心里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时间观念太强了。放学的时间一到,半分钟就能做到人去屋空,这样的速度也太快了吧?其实,这只是班主任老师的一己之见。他不知道学生有这样的速度都是因为厌学导致的后果。对于学生来说,教室已经不是求学、求知的地方了,而变成了受罪的场所。他们之所以衣冠楚楚的坐在这里,就是在这一刻等待下一刻的到来。在这个世上最痛苦的死亡并不是病死或被撞死,而是在所谓的知识的殿堂里和一帮拿着工资的家伙共同浪费十几年的时间,然后走出去继续碌碌无为的等待死亡。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无奈,好像不花那么十几年时间在笼子里就不是人生似的。
有个学生曾经在课桌上无比痛恨的写下这样的话:如果在某一天,不再在这样的囚笼里呆着,我愿意用我的血液去换取心灵的半点快乐;如果在某一天不再考试,我愿意用我的生命去争取,不是每一次强迫都能换回真实的回报。还我一片已经失落在心灵深处的蓝天,让它在我的生命里更蓝。不要说我这时为了什么,我只是想要回我的快乐。你剥夺了我的青春,却冠以知识的美名,你夺走了我的快乐,却说这是在为未来付出。未来在哪里,我看不见。但是,我从我的眼睛里看到了你们的虚伪和残忍,还有不流血的死亡。
如此愿意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人是可敬的,那些整天把自己比为红烛的无耻的人应该感到汗颜和反思的。教师的职责本是传业、授道、解惑的,仅此而已。但是,总是有一些人披着这个神圣的职称,做着一些令人发指的行为。还堂而皇之的美其名曰教育。可能在他们眼里,教书育人倒不是第一位的,但是遇到合适的姑娘育人倒是可以做到的。在这所高中里发生过多少次不为人知的、肮脏的勾当只有那些人知道罢了。有人说“在这个世上没有状元先生,只有状元学生。”这就和“皮之不在毛之安赋”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小时候爹妈教育我们要和好人在一起才不会成为坏人,但是,没有坏人又怎么会分得出好人呢?一个教师如果连最基本的学识都没有,又怎么会教得好学生呢?高子新就曾经经历过一个教师,此人教语文之年课文,文之内容全然不讲。这样的教师又怎么能教得好学生呢?这就是所说的“没有状元先生,只有状元学生”和“皮之不在毛之安赋”是同一个道理。教师都没有基本的学识,就像被腐败了的皮肉,毛也就不会存在了。可是,现在确实有这样一群人在败坏着教师这一神圣的职称,恬不知耻的做着人师。
现在有些教师,根本就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甚至不知道学生们在崇拜谁。你要是跟他们说刘德华、张学友,他们还会说知道甚至可能还会说他们现在依然是年轻人的偶像,如果跟他们说周杰伦、潘玮柏,他们还会认为他们是新起之秀。不是学生的科学知识在落后或者跟不上时代,还是有了这样一批被时代甩在后面的教师使得学生们的思想为之后退。当他们站在课堂上训斥学生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的时候,可以说他们就已经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因为,只有那些不愿意去接受新思潮的人才会去阻止别人也去追求。
时代不是因为有了优秀的学生而进步,而是因为有了那些不进步的教师而让时代退步。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一个好的教师却可以成就一个学生。其实,一个教师一辈子只要培养出一个能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就已经不错了。何况,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培养出一个工程师,这不得不说是这个教师的悲哀和这个时代的无奈。不要妄想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国家栋梁,毕竟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是,一个教师却要时时想着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学生教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如果连这个想法都没有的教师还不如回家务农来的实惠。因为,春耕秋收总会看到果实,而教书育人却是一个长时间、大投入的付出,那些没有耐心的人千万不要去做教师。而现在已经很难再找到真正的教师了。因为,在教师的背后有一个叫“钱”的东西在衬托着他们的思想。而一旦沾上钱,所有的东西都会被污染,何况教师也不是东西,所以,他们早已经被钱腐化了。
这个时代的悲哀不是因为有了我们,而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披着衣冠的东西而变得可悲。因为,他把我们纯洁的心灵污染了。在我们的心里可能永远不会再出现小时候的美好梦想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被灌输了一种叫“知识”的东西以后,从而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在他们的教化下沉沦,失去纯真。
在夏末秋初的时节,天空突然刮过一阵风,它可以把天空擦的明亮而又干净,但是,却再也不可能把我们的心擦的宛如孩提时代那般天真、纯净。终于明白,长大就是要在成长中慢慢接受那些所谓的人情世故,使我们变得更加圆滑,更加虚伪和名利。可是,这样一来我们还有真实的思想吗?梧桐树上突然落下一片枯叶,上面带着晶莹的泪珠。每一个颗泪珠里都包含着一种难以割舍的爱。但是,这种爱却是最纯真、朴实的,丝毫不沾染人世间的那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猜疑和对名利的角逐。世间已经没有真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