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开学的时候,也就是要文理分科的时候,三班转进来一个新学生,他就是高子新。高子新在没有转到这所高中来的时候,获过作文比赛一等奖。所以,不惜花了重金才转进这所并不算太好的学校里来了。至于,他为什么要转到这所县里的高中里来,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只是高母听说这所学校的教学设施还不错,所以,就一时头脑发热又是托关系又是请客的,最后还交了五千块钱的借读费,终于把儿子转到了这所理想的高中里来了。
高子新又因为获过的作文奖而进了文科班。这所学校里是一个有着严重的歧视病的学校,理科分了五个班,其中包括一个特长生班;而文科班只有三个还包括一个特长班。虽然说学文科的学生一直就很少,但是,如果把五六十人聚在三间屋子里,再加上满满的课桌椅,在冬天几乎不用开暖气。高子新来到这里并没有看到像母亲吹嘘的那样,高子新记得母亲给自己说过,这所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已经快半个世纪了,而且教学硬件设施齐备。而高子新走进校园的第一印象就是询问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中央大道两旁虽然是繁花盛开的花坛,但是,花坛里的花和草却都已经像被人践踏过似的,没有一点生机盎然的迹象。高子新甚至分不清花坛里到底是花多还是草多,或者说是草坛还是花坛里长了草。高子新终于明白,校门口挂着的“花园式校园”的牌子也就是这么来的,所以,对这所学校顿时失望。
从校门口走进来,在中央路的左右两边都有一个花坛。左边紧挨着花坛的是操场,差不多占据了这所学校四分之一的面积。右边则是一座车棚供学生停放自行车用的,紧挨着门卫的是成功楼专门供音乐特长生学习用的。从中央大道上走过去就可以走到崇德楼,这里是校长办公的场所,可见校长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前面是一个小型的广场,平时校领导有紧急事务要宣布或者是要进行爱国主义活动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被集聚到这里来。而且每次列队的时候每个班级里的学生都要以旗杆为分界线分列两旁,彼此相互对立就像两个对立将要决战的武士。高子新在以后的每次参加爱国活动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场面内心都会十分的激动,继而在脑海里出现两活人混战的冲动。而大道两旁则是教学楼,右边的教学楼上写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大字,也就是说在这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说真话、做真人。但是,让高子新不解的是,这句话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只允许学生说真话、做真人,老师是可以例外的。因为,高子新初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对这所学校里的环境不熟,又赶上内急就跑去询问正在操场上散步的老师,那老师抬手往左边一指说:“那!”高子新就兴冲冲的跑过去了,也没有仔细看就一头钻进了教职工楼里去了。高子新在里面转了一大圈就是没有找到厕所在何处?这才知道那老师对自己说的果然是“真”话,心里感动不已。
从教学楼里延伸出一条路和中央路交错在一起,这条路是通向“回家”之路的。因为,这套路是牵引着食堂和宿舍的。在这条路的左边是图书楼,学美术的学生也在这里深造;右边也是教学楼还有一个兄弟卫生室相伴,并驾齐驱、比翼双飞。站在主教学楼的路上放眼望去首先看到的就是食堂了,“勤俭厅”三个字让人顿时觉得这个学校很是贫穷。沿着从教学楼延伸出来的路走过去,就会发现在食堂的左前方是女生宿舍楼。但是,这栋宿舍楼并不像刚出生的婴儿般那样单纯。因为,高子新发现这栋楼里不但住着女生而且还有男生。这就让人匪夷所思的会想到,他们是不是男女混居了。只是在高子新到了高三搬进去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在男生的这个门里,在一楼把通往女生宿舍的门用一个铁门给锁住了。从此,这个铁门就成了捍卫女生贞操和证明男生是真爷们、纯爷们的标准。男爷们自然不会漠视这扇铁门的存在,但是,有一些女生却无视铁门的威严,躲在门后请上下楼的男生让某某下来。
从食堂出来往后走不多远迎面就是一个小卖部,这里又总是集聚了诸多的女生,从里面出来手里总是握着一块巧克力或者是一包方便面。高子新每每看到她们手里抱着大包小包的吃物时,心里总是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女孩子呢?因为,高子新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知道钱来的容易,特别是一个将来还要成家养家的男孩子,更是要对钱重视非常。女孩子将来是要出嫁的也就是需要男的来养活的。所以,她们有足够的钱拿来挥霍。但是,男孩子就不可以这样了。所以,高子新常常用一种艳慕的眼神来看待那些女生。当然,也有的女生是不会这样挥霍自己的家财的。与小卖部紧挨着的就是男生宿舍了,一排低低矮矮的小平房。不知是校方有意歧视男生,还是男生们“大男人不怕苦”,高一、高二的学生都集聚到这里。以小院里唯一的一条路为分界线,左边是高二学生的宿舍,右边是高一学生的宿舍,尽头配了一个厕所,大伙共享型的。总之,这所学校就是这样的让人失望。在这个县里一共有三所高中,但是,如果把三所高中合并在一起的话,可能会更好一点儿。高子新常常这样暗想。
高子新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学文科的学生少挤在一起的时候就多了呢?后来,他看见理科有五个班,包括一个特长生班的时候终于明白原来是文科设的班少,所以,五六十人挤在一起就显得人多了。有人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文科班的学生的身形都比理科班里的学生瘦。在今天看来恐怕不是笑话了,因为,再胖的人只要进去出来的时候也会被挤的瘦一圈的。而高子新所在的班级就是一个人数最多的班级,六班。
在校园里转了一圈的高子新回到班里,站在教室门口看见教室里满满的都是人、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的人,顿时被吓出了一身冷汗。高子新站在教室门口一时不知道是应该进去还是退出来,就在这个时候从教室里走出来一个胖胖的男生,用一双奇怪的目光盯着高子新问道:“你是新来的,怎么不进去啊?”回头看了一眼教室里的同学笑道:“你没有见过这样有集体观念的一群人吧,你来这里算是来对地方了,大开眼界吧?”还不等高子新有所反应又说:“我叫罗天成,以后我们就是一个班里的同学了。”罗天成说完对高子新又笑了笑,转身走了。高子新看着他走远了,心里猜想他一定是抢到了桌椅以后,才这样轻松自在的。
高子新望着满教室的学生心里有些为难,不想加入他们的争抢中去正要转身退出来的时候,正巧看见一个已经抢到桌椅的男生丢下自己的桌椅就帮另一个同学,这时,站在一旁的还没有抢到桌椅的女生瞄准这个难得的机会,迅速的跑过去把自己的书本往书洞里一塞,然后一屁股坐在桌上乐呵呵的等着那个男生回来,一副任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姿态。高子新笑着摇头,就在他转身的时候,看见那个男生回来以后才发现自己的“领地”被别人给抢去了。可是,又不知道是被谁抢走的,只好抱着自己的一摞书本站在哪里发呆。这样弱肉强食的斗争,高子新素来不喜和人争斗也自知没有那个女生强悍,所以高子新是不敢加入进去的。所以,就转身走出了教室。背后传来的是同学们为了自己的领地而不屈的斗争的声音。
班主任来到班里,把高子新青岛讲台上,让学生们都先安静一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同学,他叫高子新是刚转来的一个希望大家都多去帮助一下。高子新同学文学很好哦,据老师所知,他获过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平时里大家要是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询问高子新同学的,我相信、、、”教室门口有人叫高子新出去一下,高子新走出教室看见是一个后勤管理老师。“高子新,你是新来的吧?我找你的意思就是想告诉你,学校里的桌椅不够,暂时委屈你一下和别的同学坐一桌,过几天就会给你配备一套新的桌椅。”
高子新回到教室里,班主任已经跟着那个后勤管理老师一起走了。望着满教室里的沸腾的人高子新无语,就在这个时侯,他听见人群的后面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穿过高矮的人头望过去,高子新看见一个女生对自己挥挥手又指了指一旁的一张桌椅示意让他过去。高子新在人群里挤过,来到刚才给自己挥手的女生面前。那女生对他莞尔一笑问:“你还没有桌椅吧?那,这里有一张没有人用的,我们坐一块儿吧!”高子新谢过以后,把书包放在桌上就坐下了。一旁的女生看了高子新几眼道:“我叫张梓若,你、、、”
“我叫高子新!”高子新爽快的回答道。张梓若皱了皱眉道:“我没有问你叫什么,刚才老师都已经介绍你了。”“你不问我也叫高子新!”高子新固执的道。张梓若一时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叹口气默不作声了。高子新沉默着收拾书包里的课本,把它们都放进书洞里去。张梓若看他收拾这些心里感觉挺烦的,就回头对身后的一个正在专心看书的女生悄声说:“哎,杨秋华我给你说,你听到老师刚才说了吗?他就叫高子新,获过全国作文比赛一等奖,厉害吧?”杨秋华爱答不理的道:“哦,看不出来还真是个人才啊!梓若,你可得把他盯紧了,咱们班的女生都是有狼性的,别把他给抢走了。”
张梓若不好意思的拍打着杨秋华道:“哎呀,你乱说什么呀?”一句话没有说完,旁边的一个女生探头过来拍拍高子新的胳膊问:“你叫高子新是吗?这是你的真名吗?老师刚才介绍过你的,你可真是太厉害了,作文获过全国的一等奖,你参加的比赛是什么啊?我怎么没有听过呢,好像没有什么影响力啊!”张梓若脸上的效益还没有退去,就立刻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脸色顿时变得阴沉下来。她不敢去说那个女生,只得在一旁体现高子新道:“高子新,你可别忘了你用的桌椅是谁给你的,我让你坐在这里不是让你、、、”她看见那个女生正盯着自己就闭口不说了。高子新刚才被那个女生一说自己获的奖没有影响力这就等于看轻了他,心里正在难过,在这个时侯又听见张梓若用借给自己的桌椅威胁自己,心里就更加难过了。于是,决定带着自己的课本告别只坐了五分钟的桌椅。张梓若见高子新真的生气了,就说:“你去哪儿,你不在这里就没有桌椅了。”高子新一想争夺桌椅的辛苦,心里就不敢再轻易的动怒了。高子新只好学习汉高祖刘邦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精神,委曲求全,为了难得的桌椅暂时委屈自己一下了。但是,心里却是还在生气的,趁着张梓若不注意自己,悄悄说了一句“野蛮。”以此来宣泄自己心里的怒气。
不知道是谁把学生争抢桌椅的事情告诉了校方领导,而校方领导也迅速做出了反应,不知从哪里立刻调来几十张桌椅,终于缓解了矛盾、平息了这次事端。高子新暗暗想道:这种情形如果得不到控制,同学们再这样争夺下去,说不定过一会儿就要抬出几个重伤的了。索性校方及时的发现了问题,查漏补缺,终于使学生们的怒气消失在无形中。班主任急匆匆的跑来,把学生们大骂一顿,批评他们没有集体观念,同学友谊,最后断言说你们这群人将来走到社会上也是不会有大作为、大出息的。骂完以后,让学生们深刻反思,自己则转眼不见了踪影。班主任走了以后,学生们私下里开始讨论他是教什么科目的,并且暗地里觉得此老师非常之利害,是前无古师后无来者的。特别是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心里早已有了三分的胆怯,暗自盘算自己以后不会有好日子过了。还没有到下课的时间,学生们只得坐在那里静思己过。
张梓若呆坐了一会儿,受不了这种压抑,就回过头去问杨秋华道:“秋华,我听说明天会有唱京剧的来我们这里演出,你喜欢京剧吗?”杨秋华抬起头看了张梓若一眼又低下说:“不太喜欢,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你喜欢么,听得懂唱的是什么吗?”张梓若又得意的道:“唱京剧的有四大名旦你知道都有谁吗?”杨秋华摇摇头。张梓若笑了笑道:“四大名旦,就是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位杰出的旦角表演艺术家。他们是20世纪20年代起在京剧舞台上异军突起的四位艺术明星,他们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剧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变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统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戏的新局面,创造了京剧舞台争奇斗艳、绚丽多姿的鼎盛年华。梅兰芳的表演以庄重深邃,气势非凡,简洁凝练而艺压群芳,塑造了《宇宙锋》的赵艳容,《霸王别姬》的虞姬,《贵妃醉酒》的杨玉环,《凤还巢》的程雪娥等一个个华美形象。最为可贵的是他不以奇特取巧,而在平淡中见神采,成为京剧旦角的楷模,被誉为一代宗师。尚小云的表演以神完气足,明快俏丽,美媚柔脆和文戏武唱为特点,他创造《汉明妃》的昭君,《福寿镜》的胡氏,《双阳公主》的公主,《摩登伽女》的钵吉帝等艺术形象,不但显示了他深厚的、文武全能的功力,而且都有标新立异之处,给人耳目清明之感。程砚秋的表演以文武昆乱无不精湛的艺术造诣而赢得观众。他的青衣戏《武家坡》、花旦戏《闹学》、刀马旦戏《穆柯寨》、武旦戏《沈云英》、昆腔戏《思凡》和《费宫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变声后,嗓音所限,为露巧藏拙,在唱腔上独辟蹊径,终以低回委婉、俏丽华美的“程腔”演出了《三击掌》、《骂殿》、《荒山泪》、《窦娥冤》等戏,为旦角的唱腔开辟了新天地。荀慧生的表演,无论唱、念、做、打,均在细微之处见神韵,见精巧。很注意从情感投入到唱、念、做、打中去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的神态深入人心。所以在唱念表演中绝无矫揉造作之感,而能神到,意到,一唱一动挥洒自如。他演的《杜十娘》、《红娘》、《勘玉钏》、《大英杰烈》、《荀灌娘》都有各自准确的个性和特点,极其生动、逼真。”杨秋华羡慕的道:“你知道的可真多啊,我对京剧没有兴趣也就没有研究。”
高子新坐在一旁看着张梓若得意的笑,心里就很是不满的道:“张梓若,你既然对京剧了解的这么多,我倒要请教一下你了。你知道四大名旦并不为奇,因为,他们的名声太大了只要学过音乐的都知道他们。我想问的是,京剧还有四大名丑,你知道是谁吗?”张梓若一时哑口无言,满面通红的问:“你知道吗?要是知道的话就说出来听听。”高子新笑了笑道:“对京剧的“四大名丑”,人们知之不多。他们是肖长华、马富禄、叶盛章、张春华四位先生。
肖长华是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前,即与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等名角合作搭配,名驰全国。他擅长文丑,尤以方中丑堪称一绝。他演《群英会》中的蒋干,《审头刺汤》中的汤勤,一举手、一投足、一开口,均有浓厚的书卷气,而没有一丝一毫的庸俗气,是后来丑角们学习的典范,成为丑角中的唯一流派——肖派。30年代中期,肖即很少在舞台演出,而致力于培养富连成科班接班人的工作。(富连成班主为叶春善,但实际掌门人是肖长华。)马富禄,是富连成第三班富字辈出身,专攻文丑、彩丑。他口齿清楚,念白有力,不论韵白、京白,四声分明,抑扬顿挫富于音乐性,刻划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他在《法门寺》中扮贾桂,在“念状”一场,将几百字的状文一口气念完,嗓音宏亮,字句清爽,富于节奏感,有朗诵体的特征。观众听后,身心为之一快。又《拾玉镯》中的刘媒婆(彩旦),把老年妇女的人情世故和想做媒人捞点好处的欲望,表演得淋漓尽致,但却没有油滑和低级趣味。马富禄出科后,长期随马连良剧团演出,有时参加梅兰芳剧团赴日本访问,是丑角中难得的人才。
叶盛章,武丑。他坐科富连成盛字辈,在科班深得名师指导,打下了牢固的武功基础。因此,他武功全面,擅翻各式跟头,以高、飘、特、轻、难取胜,成为首屈一指的武丑当家人。他的代表作为“三盗”(盗九龙杯、盗银壶、盗雁翎甲)、“一偷”(时迁偷鸡),以上四出戏都是武丑为主角的戏。而“盗双钩”(连环套)因非主角戏,他不大演。他演盗雁翎甲,从三张半台子上翻跟斗落地时,悄然无声,也不见尘埃飘起,是为绝活;《偷鸡》中,他演时迁吃火,把一张张白纸点燃,放入嘴中当鸡吃,火光从口中冒出,他却吃得津津有味。可惜,他在“十年动乱”中自杀身亡。
张春华,武丑,是叶盛章的入室弟子,深得叶师真传,武功、轻功俱为一流。40年代初,一次与李世芳等外出献艺时,因飞机失事,李世芳等同机艺人皆殒命,独张春华未死(当时小道消息说:当飞机失事后,张跳出飞机,在高空中一路跟斗,翻至地面),只伤了腿脚,休养了一段时间,就又上台演戏了。
建国后,他和张云溪(武生)两人合作演出《三岔口》,一场摸黑打斗三刻钟,因开打奇特,武功精湛,深得观众尤其是老外的喜爱,因而红遍欧、亚各国。现此戏作为涉外保留剧目。本世纪初,高龄的张春华又上舞台,有关报纸评论他“宝刀不老”。
不过有人说张春华并不是和肖长华、马富禄、叶盛章三人不是一个级别的,他要比他们晚很多年。到底是不是我也不知道。不管怎么说,他们都为艺术做出了贡献,为什么非要把他们分得那么明白呢?”
张梓若叹了口气不再作声,高子新得意的笑。张梓若越想越觉得高子新说的这些话是针对自己的,但是又怕问他被他说自己疑心太重,所以,只好暂时忍下。杨秋华心里却对高子新知道的这么多而暗暗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