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第一章
     “请支援我们几个健康的死人。要快!” 监狱长打量着面前的三位军人。老中青三结合,现下最时兴的班子。讲话的是中年人,军装补丁挤补丁,连最不易破损的前胸,也糊了一块新鲜绿布,白线在上面跑着规矩的同心圆,像一张标准的胸环靶。 倒是年青人高大端正,军容整肃。只是脸色血红,好像罩了一张红色蜘网。 那老人,正确地讲,似乎不能算作军人。穿一套极旧的军装,袖口和裤腿处,有流苏一样的毛边,却十分洁净。领口处该钉红领章的部位,是两方浓绿的暗块,仿佛他缀着一副绿领章。这是长期被红布遮盖过的痕迹。 这支人马不知是干什么的。见多识广的监狱长想象不出,展开了他们的介绍信。 西北军区军医训练队,需要几具尸体标本,特请地方协助解决。 “部队同志,真不巧,前几天我们刚枪决了一批死刑犯……” 全军原有 111 所军事院校。林彪说,这个数字念,“妖妖妖”,是妖怪,一夜之间就都解散了。不知这传说是否确切,只是西部军区没有了培养军医的学校,医生的来源坐吃山空。几年之后,高原哨卡全凭刚入伍只会扎“阿是穴”的卫生员诊病。战士得了阑尾炎,以为是红白痢疾,连灌了几天黄连素,士兵就牺牲在雪山上了。 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西部军区开办了一期军医训练队。不敢叫学校,怕冲撞了上面。也没有叫班。各式各样名目的学习班,都有接受批判改造之意,怕从基层选拔来的优秀卫生员不乐意。就叫“队”,有一种不明底细的模糊感,对上对下都好说。 训练队的楼房盖在山里,附近有一家野战医院和附属药厂。就地取材,请老师,看病人,都很方便。好比猪圈都修得离伙房不远,取天时地利人和。 从卫兵部队抽了个“硬骨头连”的连长来当队长,让在药厂劳动改造的反动学术权威李如斌,边改造边讲课,医训队就算正式组建起来了。 开学典礼就设在走廊里。灯泡小,悬得又高,幽暗得像条半夜的胡同。本来可以借野战医院的礼堂,队长认为大可不必。卫兵连队经常在旷野中训话,他的嗓门早练出来了。 他穿着那件有许多线轨的军装:“我们人民军队的第一支卫兵部队,是在安源煤矿创建的……”这是他最喜爱的装束。 学员们坐在小马札上,双脚并拢,手半握空心拳,团在膝盖上,很乖的样子。新来乍到,都想给领导个好印象,腰板笔直,绿油油的,像一畦雨后的菠菜。 “卫兵的‘工’字,左边加个绞丝旁,念什么?”队长征询地望着大家。 “念‘红’!”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走廊里有回声,显得地动山摇。 “对!”队长兴奋地肯定,好像这是一个多么高深的问题。气氛就是这样烘托上去的,这番话是他的拿手好戏,哪该停顿,哪该夸赞大家,他都烂熟。 “卫兵一颗红心永向党。我再问,‘工’兵的工字,左边加个三点水,念什么?” 他满怀信心地等待着。有了上面那段操练,现在该是更加众志成城的“念江”的吼声,可惜,卫生员们似乎觉得这题太容易,恐领导另有深意,回答错了怕惹大家笑,居然没人吭声了。只有一个脸细小如韭菜叶的小兵,不知深浅地答道:“念江。”他叫高宇。 有文化水平的兵就是难带!明明认得,却偏不答话,晾你一个难堪。队长心里很恼火,改了程序,不再启发诱导,兀自说下去:“念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靠的是卫兵。右边若加个力呢?念功,要为人民立新功,右边加个弯弓呢?念巧,卫兵就是要心灵手巧……” 所有的人都在这一瞬给队长起外号叫“卫兵”,不叫这个名字,对得起队长的一片痴情吆! 人们开始分心。 卫兵突然停止讲话。他的耳朵善于分辨任何异常响动,成功地预防过重大塌方。寂静使大家都听到两枚牙齿清脆叩击的音响。 一个漂亮的女兵,在玩自己的指甲刀。精巧的琵琶形指甲刀,运用杠杆原理,剪下女孩珠贝似的指甲,然后小锉又细细打磨,银似的粉屑飘然而落。 卫兵用沉默警告女兵,真正的士兵会对这种反常的宁静噤若寒蝉。女兵却毫不在意地继续修理指甲,仿佛那是一段象牙。 “快别挫了!领导正盯着你呢!”一个黧黑面貌的男兵,在这一触即发的时刻,奋不顾身地通知女兵,并且英勇地挪动了一下马扎,企图用铁器的响动掩护小锉的声音。他叫贺飞。 “你好好坐着吧!我是成心不想听他罗嗦。”女兵一撇嘴。 “你给我站起来!你叫什么名字?”卫兵气咻咻地把花名册翻得像雨打芭蕉。 “咦?你不认识我了?我是苏丹,你不是8床吗!”女兵笑嘻嘻地站起来。前排的学员回过头去,在走廊幽暗的黑绿底色之上,浮动着一张像葵盘一样鲜丽明亮的脸庞。后排的学员只看到两根又细又长的发辫悬在柳条一般柔韧的腰间。 萎顿的学员们立时振作起来。卫兵的说教已经使他们搞不清,自己将来是坑道作业还是给人治病。 卫兵愣在那里,8床这个悲惨的名称,使他的右臂又火辣辣地疼痛起来。那是他勇排哑炮时受的伤,住进苏丹所在的医院。所有的女护士戴上口罩都一模一样,卫兵分不清她们的区别。但他应该记得苏丹,苏丹曾专门守护过他三天三夜,苏丹打针一点不疼。 卫兵张口结舌,但他很快将自己从病号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苏丹,你坐下吧!军人要服从命令,再玩指甲刀,我就没收。” 这一次苏丹很听话,乖乖把指甲刀藏了起来,指甲刀上镶着一块精致的少女浮雕,曲线玲垅。这种图案,现在几乎属于黄色的范畴,真叫卫兵收走了,你到哪里去找! “现在我把教员给大家介绍一下。姓焦,李如斌。你们就叫他老李好了。”叫苏丹一气,卫兵忘了自己说到哪儿了,索性进行下一项。 从暗影里摇摇晃晃走过来一个人,戴两页绿领章。 天下竟有这么瘦的人!两颊猛烈地向里收缩,好像一颗子弹洞穿腮部,将所有的肉都掳走了。纸一样菲薄的皮肤,敷在嶙峋的骨茬之上。双耳到高耸的鼻梁之中,是两个深陷的坑。一眼望去,仿佛脸上不是七窍,而是九窍。 “妈呀!这还能当大夫!不等把病人医好,自己先就瘦死了!”高宇吐吐像小狗一样鲜红的舌头。 卫兵的话,叫大家费琢磨。部队是最讲究长幼尊卑的。一般都是官衔高的首长谦虚地说:你们就叫我老某好了,透出官兵一致的亲热。其实谁敢叫他老某呢?还是要叫某首长的官阶。大家都是正规军来的,自然懂得这规矩。卫兵这番指示,明摆着要大家不必尊重焦教员。 “我是牛鬼蛇神。”李如斌讲第一句话。 走廊里极静。尽头的厕所里有水管滴水,很长时间才坠下一滴。 不单因为老李是牛鬼蛇神,还因为他讲这话时的安宁。 “大家也不必四下打听我的事,那会影响你们听课。我的罪行是解放前在日本读医科大学,抗日后回国,参加了国民党军,当过医学教官和医院院长。官至上校。国民党溃败后,被收编入解放军。现在是反动学术权威,接受改造。队长,我有些站不住,能否给我张椅子?”李如斌双手杵着讲台,嘴唇苍白,像扇死贝。 看样子不像是装的。卫兵想给他椅子,又想,自己还站着同大家讲话,他就想坐下?准是摆臭架子,显示自己不周一般。他冷冷地说:“你咋娇气了?听说批斗你的时候,让你撅着,三四个小时你都撅得挺标准,怎么退步了?” 李如斌说:“那是批斗,这是讲课。” 卫兵说:“讲课比批斗轻省多了!哪有百斤扛得,八十斤反倒扛不得!” 李如斌说:“要是现在斗我,也还站得下来。不是要我讲课吗?力气要用在脑子和嘴巴上,腿上腰上就没有那么多劲了!” 卫兵气愤得直哼哼。心想这精老头子硬是该斗,知道要用他的一技之长,马上就摆谱拿搪。罢!忍了。为了让学员们早点把老家伙肚里的墨水掏出来,椅子就椅子! 贺飞看出卫兵的心思,起身搬来椅子。卫兵看这小伙挺有眼神,决定让他当班长。 老李坐了椅子,脸色稍好些:“大家除了学习上的事,不要同我讲话。见了面,也不必同我打招呼。” 卫兵插了一句:“特别是有关边防站国境线的情况,当着李如斌,一句也不要谈论!” 苏丹真替她的8床难过,就算需要这样如临大敌,也不必当着老李说。 李如斌很平静,仿佛卫兵说的是另外的人:“现在,我要把同学们的文化基础,摸个底。” 走廊内一阵骚动。招收学员时只说要路线斗争觉悟高各方面表现好的,并没提到文化水平。怎么反动权威竟敢考试? 大家便去看卫兵。卫兵倒挺支持李如斌这一手。他在连队时就经常考核风钻手、装填手的,要心中有数吗! “大家不必紧张,不过是问几个化学元素符号。说出10个就算及格,我就知道你起码是念到初中了。”老李说着,翻开花名册。 “高宇。” 学员们东张西望,竟没人站起来。 “我再念一遍:翟高杜。” “你才‘瞿’呢!我叫高宇!”韭菜脸的小兵气愤地站起来。“我不知道什么叫圆素,什么叫方素,就知道艰苦朴素!”他越怕叫到自己,越偏叫到自己,料着老李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便耍起赖。 老李想是自己眼花喊错了他的姓,才惹得小兵不高兴。说:“对不起。空气中含有的这种成分叫什么?”老李用毛笔管一般细的手臂,在空中画了一个圈。 “零。”高宇毫不迟疑地说。 大家哄堂大笑。 “你读过几年书?”老李手僵在半空,走廊里的穿堂风,将他的袖筒吹得像个鱼膘。 “高社高社吗,我成立高级社那年生人,文化大革命开始那年,上小学四年级。” 1966 年,像一副普遍的凝固剂,少年们那时读到几年级,便永远地停止在那里,不再长大。 “那你怎么能学医生呢!”老李深深地叹息。 “我根本就不想学医生!你不想要我,正好!我这就打起背包回家!”高宇高兴得双脚一蹦高,差点踩坏了小马扎。 高宇说的“家”,不是指乡下的父母,而是自己的老部队。他爹是木匠,自小耳濡目染,也会吊个线扯个锯。到了部队,领导说你年纪小,恐怕吃不了连队那个苦,当个卫生员吧,等二年大白馒头把个头撑起来,再去摸爬滚打。当了卫生员,也就会搽二百二什么的。 看见装药的柜子挺肮脏,就用废罐头箱子板打了个新柜。领导见了,说你这么热爱本职工作,正好有个地方要培训医生,就定了让你去吧!高宇稀里糊涂来了。心想既然领导对咱挺好的,还不如回去好好表现,过个一年半载,有招土木建筑的训练队,自己再去可不美气,强似在这里听一个反动老头念神念鬼! “高宇,你给我坐下!”卫兵一嗓子把高宇钉在马扎上。 李如斌指着一个满脸血红的学员说:“你是从喜马拉雅山、岗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界的全军区最高的哨卡来。” 那学员站起身来,脸红得像要沁出血珠:“我叫邱山。您怎么知道?” “你的脸色就是高原病的招牌。我去过那个边防站。” “我们那儿经常因为高原病死人,我愿意好好学一身本领。” “你先回答我的问题吧。” 邱山初到平原,被过多的氧气灌醉了大脑。自学过的化学元素符号,像是浑身沾满粘液的活鱼,看着鳞光闪闪,待要去捉,滑溜溜的尾巴一甩就不见了。 学员们都是从各部队来的,基础不一样。从医院来的,就像富家子弟,见多识广,把医学名词念叨得跟他们家亲戚一般熟络。从小地方来的则透着可怜。一个边防站,拢共就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就算每人都生过病,病得都还不重样,你才见过多少病种呢?当医生是门经验科学,见过同没见过,就是不一样! 学员丛中响起了窃笑声:不会就坐下算了,站那戳电线杆子,逞什么能! 邱山不服气,他镇定一下自己,开始说:“Na钠,K钾,P磷,Ca钙……” 一共说了9个,再也说不出来了。嘴唇涨得发紫,补充说:“C碳……” “你已经说过了。好了,坐下吧!”老李向他示意。充其量,这个学生不过是自学了些医学知识,如此而已。 但邱山顽强地站在那儿拧着眉头苦苦思索。因为高原缺氧而滋生出的过多的红血球,像蜂群一样撞击着他的血脉。他一遍又一遍重复筛选自己的记忆…… “怎么还有这么死心眼的人!要是叫到我,一口气能说出 50 个。”贺飞炫耀地对苏丹说。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行!可梅连不想同他争辩,她真心为红脸汉子着急。谁都有这种非常窘迫又不肯认输的时刻。她把嘴唇嘟成一个圆筒,对着邱山:“呜——呜——”像一只焦虑的猫。 可惜邱山完全不看她,冥思苦想。 贺飞倒是看懂了,恨不能用手把苏丹的嘴捂上。漂亮女孩对另一傅孕子有好感,是令人气愤的事。 苏丹百般无奈,猛地扯了一下邱山裤腿,邱山一低头,看见苏丹笔直地竖着手指,直指天花板。 天花板上有什么? 邱山狐疑地抬起头。 天花板上有一枚灯泡,像一颗黄澄澄的鸭梨。在梨核的部位,有曲折而闪亮的灯丝。 “w——钨。” 邱山终于回答出了第十个元素符号。 考试很糟,大家心中忐忑不安,预备挨先生批。他们不敢叫“老李”。大部分是农村来的孩子,对师长有一种遗传来的敬畏。也不敢叫“焦教员”,因为队长已明令不准。他们找到一个折衷,称他“先生”,这个词在当时绝不像后来那样风光,它有遗老遗少的腐朽气息,又隐含着曲折的敬意。全凭呼叫人当时的口吻,对大家都方便。 卫兵也做出老母鸡护小鸡的姿态。谁要是想把他的兵赶走,他先叫他滚蛋!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糟糕水平的医学生!老李缓缓站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对你们进行考试。以后,这样的考试……” 他略微顿了一下,所有的同学都在心里续上了他的半截话:“……还要进行多次……” “以后,这样的考试,我再也不会进行了。我也不会提问。因为要讲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没有时间。”他把花名册还给卫兵:“我不需要知道他们的名字。” 医学,是需要天才的。现在,人家随手塞给你一把谷,你不知道哪一颗能长成栋梁,哪一颗会半路枯萎,你当然可以仔细分辨,就像一个音乐大师去看琴童们的手。但是,你是一个野人,你不知道有什么野兽在半路等着你。云彩下了雨,哪怕只有几滴,你除了把种子洒出去,别无选择。 “既然是开学典礼,我送同学们一句话:桐油罐子装桐油。这是将近半个世纪以前,我学医之时,我的老师送给我的。”李如斌准备离开。 “桐油罐子装桐油”,什么意思? “你那老师是日本人吧?”卫兵追问。不。中国人。一位能生死人、肉白骨的老中医。”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