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首本奏折
班部丛中,站在吏部尚书王琼身后的左侍郎袁崇皋,就像是他自己坐在皇帝宝座上似的,为老主子着急啊,紧张得出了一身冷汗。
杨廷和见年少的嘉靖皇帝只是看自己递上去的奏章,没有说话,也不知那脾气倔犟的小孩子在想什么,他想起了郊外的“进门”之争,还有后来的“年号”之争,一时也在心里打起鼓来:难道那个黄口小儿又想有意与老夫作对不成?一想到这里,杨廷和全身的毫毛都竖立了起来,要是新皇帝这次再反对,那就非同小可了,我在这30多天的时间里所做的一切白费了不说,特别是那江彬及其死党,一旦放虎归山,那后果就不敢设想……。于是,他也捏了一把冷汗。
见新皇帝拿着奏折看了有一会儿了,一直不发话,眼见这早朝冷场了,立在旁边的太监周正也急了,额头上也挂满了汗珠。也不知新皇帝是怎么啦,想提醒一下吧,又怕他是在思考,自己在旁边一说话,就打乱了他的思路了。不提醒吧,又怕是新皇帝第一次接奏章,被突入其来的奏章给弄懵了。太监周正也左右为难起来。
见新皇帝一直低着头看奏章,没有说话,那些大臣们开始时还沉默着,保持着安静,可时间一长,就忍不住了,就发出了嗡嗡之声,窃窃私语起来。
袁崇皋更是将心提到了嗓子眼上了。
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新皇帝朱厚熜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看了看班丛中的众大臣,然后大声用湖广安陆话说:“处置反贼江彬那群坏家伙和行新政之事,这两件事都是好事,朕准奏了。”
袁崇皋、杨廷和、周正等人,虽各怀心思,但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都落地了。
有些大臣是北方人,没有接触过远在南方的安陆人,朱厚熜的话说得又比较快,有人竟然没有听明白。
朱厚熜作出这一重大决定,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他在班丛中寻到袁崇皋,只见袁崇皋投来了赞赏的目光。朱厚熜在安陆兴王府做王爷没几日,便鬼使神差地来到京城皇宫里做起了皇帝。在皇宫里,人生地不熟,除了刚升任吏部左侍郎袁宗皋,还有就是从安陆带来的品阶都较低的内官和侍卫等百余人了。在这朝堂之上,袁崇皋便是他唯一的坚强支持者了。
那位德高望重的首辅杨廷和,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帝少,尚须亲贤佐助”,他曾公开说:“皇帝虽冲年,性英敏,老夫自信可辅少帝,使天下太平,重振大明王朝……。”明显表明少年皇帝是要听自己辅佐的。杨廷和接触朱厚熜仅两天时间,而这两天中,大部分时间又是在争论中度过的,感到庆幸的是,在关键的问题上,少年皇帝还是能审世度时,支持了自己。
早朝结束,杨廷和就要求拜见嘉靖皇帝,有过两次裂痕,他想修补一下两人的关系。人家年纪再小,毕竟是皇帝啊,还有君臣之分呢,再说,以后实施新政还得靠他支持啊!杨廷和见了嘉靖皇帝行了大礼之后就说:“皇上圣明啊,那江彬及死党不除,后患无穷啊!”
嘉靖皇帝说:“朕在安陆时对江彬的所作所为就有所耳闻,杨爱卿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拿江彬及死党,做得好!不知是否尚有残余,也得铲草除根啊。”
杨廷和见嘉靖皇帝和自己的意见一致,就高兴地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江彬余党已一一缉拿,只等皇上下旨处置。其危害也在消除之中,江彬矫旨改建的威武营正准备撤消解散,锦衣卫擅自调用的各边兵及其进献的美女也要逐个资遣,收纳宜府行宫的金银珠宝,也要入于内库,还要释放了南京大狱的众多冤囚……。”
嘉靖皇帝听后,高兴地说:“好,杨爱卿做得好!将拥兵反叛的奸贼江彬及其子江勋、江杰、江鳌处死,榜示天下,同时对其死党一一也要分别惩办。”
杨廷和也喜出望外:“皇上,臣还准备拟定一个《新政纲领》,广开言路,举荐人才……,取消‘皇庄’、‘皇店’,减免税赋,清理盐政和漕运,谨慎刑审,精兵简政。特别是锦衣卫,过于庞大,当裁减冗员……。”
嘉靖皇帝想了想说:“杨爱卿,《新政纲领》你们快快草拟吧,先让朕过过目,朕一定支持。”说到这里,嘉靖皇帝突然想起了安陆镇守太监何濠的义子何霸天,就皱起眉头说,“还有,那个设在各地的镇守太监,汝等也考虑一下,是否应该撤了。”
杨廷和一听,心里一惊,这年龄不大的皇帝还真不是等闲之辈呢,连镇守太监制度的弊端也看出来了,他连忙说:“皇上圣明,臣等也准备将此事纳入《新政纲领》考虑之列……。”
嘉靖皇帝说:“朕只是提提,汝等去衡量衡量。”
话说得投机,杨廷和临告退时,还以老师之居,嘱咐嘉靖皇帝说:“皇上聪明睿智,以后还须务民义,勤学问,慎命令,明赏罚,专委任,纳谏诤,亲善人,节财用,语多剀切……。”
嘉靖皇帝虽然点头谦虚地说:“朕年少,以后还望杨爱卿之辅佐!”可眉头却已经皱起来了,脸色也变了。
这杨廷和,字介夫,蜀郡新都人。生于英宗天顺三年(1459),要比少年天子朱厚熜大48岁,朱厚熜薨世的生父朱佑杬的岁数还要大19岁,此时已经62岁了。杨廷和少时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乡试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进士,于弘治二年进修撰,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和《会典》。正德二年(1507)初由詹事入东阁,专典诰赦,因与宦党意见不和,得罪了当道的司礼监大太监刘瑾,结果被派遣到南京任户部尚书;不久因修书功成召还,授文渊阁大学士参理机务,升任吏部尚书。到宦官刘瑾被凌迟伏诛,于正德七年(1512)进谨身殿大学士;继李东阳之后出任首辅,曾屡向正德皇帝上奏除奸臣和正朝纲之计。奈宦官恶势力如瘟疫一般迷弥充蔽,诱导正德皇帝日事荒淫,无心振作,自然不会采纳杨廷和的建议,杨廷和虽为首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正德皇帝崩,这年幼的嘉靖皇帝总该听从自己的了吧,该是老臣施展抱负的时候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