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15.立为世子 小世子取名:朱厚熜。 朱厚熜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5岁就开始读书写字,兴王爷口授以诗,不过数遍便能全文背诵。对于读书作文写字,问安视膳等礼节,了解民间百姓的疾苦,体会农民稼穑劳作的艰难,没有不知晓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唐诗,时常听小厚熜挂在嘴上。 一日,兴王爷在中正斋读书,读王勃的《上百里昌言疏》时,情不自禁慢慢诵道:“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正要往下读时,正在银杏树下和伴读小太监黄锦玩耍的小厚熜立即接上:“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兴王爷惊诧不已,合起书卷,起身抱起心爱的小厚熜,亲着他的小脸蛋儿笑着说:“我爱我的有用之子啊!” 兴王府南不远处是古兰台,本是楚人先祖为抗御洪水夯筑的高台,春秋战国时期,从大荆山深处兴旺起来的楚国,将这里作为陪都,建造了华丽的兰台之宫。楚辞文学家屈原和弟子宋玉在兰台宫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屈原的《九歌》、《九章》、《离骚》等辞赋,他们都喜爱用兰花蕙草自喻自况,以抒高洁志向。兴王府花园种植有兰草花,兴王朱祐杬登兰台,眺望汉江,远观安陆全城,近赏兰草花,即兴作诗:“兰台清旷路层层,揽秀闲来试一登。汉水西浮天倒白,梁山南拥地攒青。烟融万井飞花醉,雨歇千秋爽气腾。风景不殊今与昔,独怀前古拂吾膺。” 受父王的影响,小厚熜也酷爱兰草花,他带着侍读小太监黄锦和奶娘的儿子陆炳常在花园里的兰草丛中,一玩就是几个时辰,常帮园丁施肥浇水。 小厚熜10岁的时候,接圣旨,颁发金册,封证书、金印,立为亲王世子。父王朱佑杬又专门为王世子建立了书馆,请湖广提学副使张邦奇担任讲官。朱厚熜接受了正统教育,因此进步更快,通《孝经》,晓《大学》,明修身齐家治国之道,重礼节,遇事有主见。每遇祭祀及拜进表笺,进止凝重,周旋中礼,俨然有人君之度。 一日午时,兴王爷和王世子用膳毕,王世子厚熜问兴王爷道:“父王,儿臣读《孝经》已多遍,不曾明白,为何孔子说,一个‘孝’字,即可让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啊?” 兴王爷一时不知如何作答,这“孝”的含义,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三言两语说不清楚,道不明白,但见儿子不是死读书,且善于思考,自然万分欣喜,他说:“孔子不是说吗,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身体,父母予之,不得毁之,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也。”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能予以损毁,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朱厚熜已将《孝经》熟记,父王仍未答出自己提的问题,他说的,都是《孝经》里讲的,无非是又强调了一次尊孝父母的重要性。可就是这一点,对朱厚熜的影响非常之大。 正德十二年九月二十四圣寿节,即:武宗皇帝的28岁大寿,兴王宫照例要举行盛大的祝寿活动,安陆州知州王槐、同知从贞等大小官吏均参加。在举行叩拜仪式时,镇守太监何濠不慎跌倒,朱厚熜目睹后,极为不高兴,认为他不慎重,就大声说道:“如此庄重的时候,何公公怎么能大意跌倒啊?”众官听后面面相觑,不相信此言出之年仅10岁的王世子之口。 朱厚熜跟着又说:“圣人云:天颜万里,敬如咫尺。向皇帝拜寿行孝,理当应该就像在皇帝面前一样,诚惶乱诚恐,岂能怠慢?孔子也曾说,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岂能在此时疏忽呢?还跌倒一跤,你也太不小心了吧?”说得那镇守太监无地自容。 小小年纪就如此这般通晓忠孝礼仪,大家皆称世子神童!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