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5.一锤定音 大家正说得很起劲时,没有想到一直没有吭声的大学士毛纪泼冷水说:“老夫认为不妥,我们现在说的都是大行皇帝的叔叔,哪有叔叔继承侄侄大位的道理啊?这喻法喻理都说不过去啊!要是这样,岂不让后人耻笑吗?”长辈继承晚辈,这明显是违反宗法制度的做法,大明朝只有一例,那就是燕王朱棣坐了侄儿的皇位。那可不是什么继承,那是用武力强行夺取的啊!叔继侄之大位,那不等于是在揭祖宗的伤疤吗! 张太后说:“是啊!自古少有这样的先例,哀家也觉得不是太妥,诸位再想想,事情再急,总不能乱了章法,违了祖训啊!” 怎么办呢?思路又断了,大家又沉默起来。 大家都不说话,仁寿宫里又是一点声音就没有。 杨廷和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你们没主意,我有了主意,我就不怕你们不赞同了。他见诸位都不说话了,他不慌不忙从长袖中抽出《皇明祖训》举得高高的,对众人宣讲道:“兄终弟及,祖训昭然。湖广安陆州兴献王次子朱厚熜系宪宗之嫡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按照辈分秩序,应当继立。”杨廷和说完,合起《皇明祖训》,露出得意的神态。 果然,不出杨廷和的所料,大家都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 又安静了那么一会儿,梁储、蒋冕、毛纪等异口同声地赞同道:“首辅所言极是,此符合《皇明祖训》,还合情合理。” 太监张永、谷大用、韦彬等人见张太后用眼光扫视自己,他们赶紧也点头表示无异议:“首辅杨大人的这个主意甚好……。” 张皇太后让大家都发表了意见,她自己却没有立即表态,她陷入了沉思之中。杨廷和提到兴王朱祐杬,勾起了她的回忆。她记得,兴王朱祐杬是自己的丈夫宪宗皇帝最喜欢的弟弟,兴王朱祐杬娶王妃蒋氏,就是宪宗皇帝亲自操办的。兴王朱祐杬的原封国是土地贫瘠的卫辉,朱祐杬上书要求改封地,孝宗破例将他的封国改为富饶的湖广安陆州。不仅如此,还赐给朱祐杬四万五千多亩良田,并派内管监左丞相林茂及工部郎中王瓒专为朱祐杬在安陆州修建兴王府宅。按祖上规矩,兴王朱祐杬到了藩封的年纪,要到安陆封为藩王。临行时,孝宗不但亲自送他到午门,并御赐了宝剑、朱袍、宝马等珍品给他。第二天,孝宗又按捺不住对弟弟的思念,先后写了十三首诗赠予他,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殷勤步送出宫门,骨肉情深不忍分,别后相思何日会,燕山荆树隔重云。”诗虽短,但兄弟之情深溢于言表……。让兴王的儿子继承大统,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举双手就来不及了,自然,她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 杨廷和见张皇太后一直没有表态,以为她不满意,心中另有人选,他看看在坐的众人,见大家都紧绷着神经,他的心就快要提到了嗓子眼上了。 张皇太后这时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她擦拭了一下眼睛,然后问道:“这个岁数不大的朱厚熜,是不是刚由世子世袭为王爷啊?好象宣诏太监到了湖广安陆,今天还没有回京呢!” 杨廷和怕皇太后提出反对意见,赶紧说:“回禀太后,是啊,朱厚熜三年父孝尚未满,他就上书提出继承王位,而且理由还非常充分,皇上大行前也恩准了。此足于说明朱厚熜小小年纪……颇有见地。” 张皇太后又扫视了一下众人说:“大家还有没有更好的意见?”见诸位都瞧着自己,她慎重地说,“哀家同意杨阁老的意见,就立兴王朱厚熜为新君吧!” 张太后一锤定了音,杨廷和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