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领悟
     回到家,陆遥一直琢磨着刚才头脑中响起的佛号,决定买几本佛经看看,是不是可以找到原因。来到了旧书市场,没有看到多少专门的佛经着作,溜上了一大圈,才买到了几本已经泛黄的佛经以及揭语等书。   在大王以上,划分为人,以下则为常人,包括这个北俱芦洲,西牛贺州,东胜神州和南瞻部洲。   这个宇宙的中心新出现的星球,在这个大部洲的中央,属于这个南瞻部洲的范围,在这里出现人以后,这里也就是属于人间界的一部分。   后世所说的人间界,就是特指这里了。因为大部洲,在这里人看来,也是无比美好的,是一种理想中的世界,如大同世界一样的存在了。至于那个仙界和神界,那离人好像就太过遥远了,没有佛法宏传的人间界,人们根本就不会相信仙界和神界的存在。人都在迷中生活,整个星球对于人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庞大世界。人穷尽一生之力,也只是停留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明就是高度发展了,也是超越不了这个空间。   因为人都要在迷中生活,就是众神下来,也要通过六道轮回之门降生出来。在转世的时候,轮回神会把人的记忆给封存了,所以也会就给迷住在这里,就像那迷途的羔羊,随波逐流,永不知返。为了保证众神不堕落在人间界,众神在来的时候,这个护法众神也会跟着下来,这就构成了人的三魂,众神降临为主元神,护法神降临为副元神。副元神也就是这个通常说的阴神和阳神,这个阴神和阳神的数量是不定的,视人而异。这个副元神可以离开这个人的身体而存在,副元神就是可以看到其他的空间世界,所以副元神就不迷。这个副元神就会引导人为善,不去做坏事,但是一切都是主元神为主,副元神占主导的地位。在人间界正法还存在的时候,这个副元神也会走进这个修炼之门,给这个主元神累积福德,在历史上就是这样安排的。   一般的人只认现境,不了自心,通过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义,以能对境生识,故谓之根,六根为:   一、眼能见色者是,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   二、耳能闻声者是,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   、舌能尝味者是,以能对味而生舌识,故谓舌根。   五、身能感触者是,以能对触而生身识,故谓身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对法而生意识,故谓意根。   这个六根,又叫做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根本,所以被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物件上说,称为六尘,也就色、声、香、味、触、法。   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色,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静思。   因为这些六种物件都是极微极细,无从捉摸,就像那个尘埃一般的存在,所以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种种思想观念,称为六识。人在生活中,都要通过六根来接触这个世界,由于人都在迷中,就会无明,无明就会六根不清净,六识就会产生执着,就是通常所说的七情六欲。   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就会有得不到和失去的时候,这就必然产生嗔恨之心,贪与嗔,会使人更加的无明,这就是痴,合起来,就是“贪、嗔、痴”三毒。   这三毒交加,为人就会恶多善少,造下罪业,这样就永远也逃离不出这个生死的苦海了。   在六根清净的情况下,六根是可以互用的。六根互用,就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都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例如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尝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尝味等等,其他的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的。   所以,六根中任何的一根不清净,都会引起其他根的不清净,产生六识,这本来没什么关系,人都要如此才能生活在世,不可能时时关闭六根在那静坐,什么也不做。   六识不可怕,能够做到过境忘心,这就不成障碍了,但是往往这个六识会形成执着心,七情六欲,嫉妒心,争斗心等等。   有了这个执着心以后,人又会驱使这个六根去追求更多的六尘,循环往复,这个执着心就越变越强。   执着心强烈后,人就会去造罪业,所以这个执着心总是和这个业力相互存在的。   就如一个人好女色,为了得到这个色心的满足,就会不择手段去得到女色,这样就会伤害到别人。在神看来,这也就是一种道德的堕落,这样就会造下罪业的。   在转世轮回时,这个轮回主神封存的只是前一世的记忆,而这个执着心和业力却会跟着元神走,各种各样的执着观念和业力把人的元神给埋没起来,使人迷途忘返。   这个执着心会影响到这个人的生生世世,直到他真正认识到这个执着心的危害,诚心悔改,在承还掉这个罪业后,才能把这个执着心给磨掉,这一点是非常难的。   人世间有种种的罪恶,在每种罪恶后面都会有这个强烈执着心在背后存在。强烈的执着心会使人控制不了自己,失去理智,最后就会造下恶行,受到人世间的种种因果报应。   就是暂时人没有受到惩罚,但是举头三尺有神灵,现在不报以后报,都通过这个罪业给记录下来了。   阎罗王的生死薄或者孽缘镜就是具有这种功能,一查一看,人的生生世世都记录在里面,这就是通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未报,时辰未到。   这个轮回主神就是根据这个种种的因缘,善业恶业来安排这个人的轮回转世,通常的因果法则如下,叫六趣因果:   地狱趣因果归命三世尊,正等觉所说,常行于利他,积集诸功德。   若自身口意,所善恶业,感果定非差,无别造者。   最胜之导师,现证垂慈愍,普为诸有情,说随业受报,此相应正理,闻已当领受,业皆自心,为因驰六趣。   由三毒怖畏,贩卖诸物命,养已杀于他,当堕等活狱。   彼寿百千岁,加刀杖捶打,死已更复生,受如是苦报。   于父母朋属,而生于损害,起妄语欺诳,当堕黑线狱。   黑线絣其身,如世间解木,锯发焰炽然,受如是苦报。   以火焚山川,林木及野,烧害诸有情,当堕炎热狱。   火焰遍烧然,苦叫声不绝,两目无有明,受如是苦报。   谓法说非法,无根而诽谤,令他生热恼,堕极炎热狱。   是诸罪众生,为大火逼切,烧然不暂停,受如是苦报。   于猪羊狐兔,及余生类等,杀害彼无边,当堕众合狱。   生彼地狱已,备受诸楚毒,拷掠灭还生,受如是苦报。   起恶身语意,谗构相离间,如是罪众生,当堕号叫狱。   彼炽猛火焰,烧然无休息,常发大恶声,受如是苦报。   若于佛法僧,及诸贪乏者,剽窃彼财物,堕大号叫狱。   为火所烧炙,受最极热恼,出大猛恶声,受如是苦报。   于父母师长,及有德贤者,起增上杀害,定堕无间狱。   炎炽大火聚,洞然彻骨髓,长时受极苦,决定无暂乐。   起冤敌斗争,戈戟相残害,死堕铜爪狱,其状极锋利,互相而劈裂,或变为刀杖,竞斫刺其身,受如是苦报。   强暴侵他色,后堕铁刺狱,刺长十六指,削肉而穿骨,复有大铁女,焰牙甚可怖,噉顶至其踵,受如是苦报。   若阴谋害他,堕彼剑叶林,铁狗及鵰鹫,奔逐竞分食。   若劫夺他财,当受其极苦,常吞热铁丸,复灌以铜汁。   无辜害众生,当堕铁鹰狱,利爪而搏击,长时受苦恼。   若人好伤杀,水族诸物命,后堕熔铜河,为业火烧煮。   若自贪盛事,而掩斥他善,堕彼铁磨狱,悲号无救度。   若人不饶益,当受多种形,两山夹其身,逼切复加夹。   若人说非法,破坏于桥梁,锋刃以为路,驱彼而来往。   以甲伤蚤虱,堕二羺头山,相击死还生,展转而受苦。   依止出离道,而不护禁戒,堕煻煨狱中,肢体皆消烂。   矫现诸威仪,苟求邪活命,堕尸粪狱中,为蛆虫啃食。   见五谷中虫,不择而砻伐,堕铁碓狱中,常为彼舂捣。   见他苦生喜,谄曲多疑惑,常怀忿恶心,焰摩罗卒。   诸苦果种子,少略而分别,清净身语心,毕竟常远离。   饿鬼趣因果若人不乐施,复盗众饮食,堕大瘿鬼中,常噉诸粪秽。   若障人布施,于己物生吝,堕针口鬼中,腹大常饥渴。   无嗣悭财物,不舍不受用,堕匮乏鬼中,得他享残弃。   希望他施惠,自少施生悔,堕下劣鬼中,常食于涎吐。   乐闻他过失,加恶语宣传,堕焰口鬼中,长受诸苦恼。   好起诸斗争,无少慈悯心,堕疲极鬼中,食蜎蠕虫类。   恐胁取他财,得已或少施,堕极丑鬼中,他怖获微祀。   若人多宴乐,广杀诸物命,自食复与他,后堕罗刹鬼。   于供养香花,或嗅或私取,由起少贪心,后寻香鬼。   若人相崇奉,于己有所求,怒色希彼财,后猛恶鬼。   若人于他娶,常乐媒伐,后怀恶相离,死步多鬼。   若人乐饮酒,过量复颠酗,或持劝他人,后药叉鬼。   于父母师长,所欲相违背,后生药叉宫,勇健多卒暴。   彼悭贪过失,常生饿鬼中,苦乐随自因,是故勿复造。   畜生趣因果人三恶趣,唯自能救拔,奔驰六趣中,如梦境和合。   观自他眷属,伤叹岂长久,如彼俳优人,数数易形色。   受地狱苦毕,或生于中,福尽复沉沦,堕彼畜生趣。   受种种形色,后得生人间,贫苦极艰辛,譬车轮旋转。   人趣因果彼人趣寿命,分量本长远,多造杀生因,由此而减少。   萦缠诸病苦,癞瘦时疫等,为鬼魅所着,及王法捶打。   若人于财利,劳役广希求,无少惠施心,后守财鬼。   若人盗他财,用已或能施,后堕鬼趣中,随得随散失。   若人于己财,随分而行施,当获于富饶,不为他侵损。   若人以净财,离悭广行施,得上妙饮食,所欲皆如意。   若人以珍馔,净心而奉施,其所得福报,色力命安隐。   若人以衣施,彼得生爱乐,获色相端严,具惭愧衣服。   若人造僧坊,欢喜而用施,感宫殿庄严,五欲皆具足。   若人建桥梁,及车乘等施,得最上安隐,珍宝之辇舆。   若人于旷野,施池井泉流,于在所生处,无渴乏热恼。   若人以嬖妾,严饰而为施,彼所得果报,具欲乐富贵。   若人以经教,及世俗典,能持施于他,感博学大智。   若人以医药,及以无畏施,彼所得果报,安乐离恐怖。   若施以灯明,其眼常清净,若施以音乐,得其声美妙。   若施以卧具,获安隐快乐,若施以僮仆,营从常围绕。   施乳牛等物,得色力寿命,若施以良田,得仓库盈溢。   如彼彼求者,各各随所欲,花果及清泉,爱语善安慰。   复有虽行施,役他而少与,因恐怖发心,及希他赞誉;或求现富贵,生受快乐,如是等行施,获福极微少。   若乐行利他,不惜于身命,常怀悲悯心,圣果不难得。   诸有来乞者,依时而给与,令彼生欣悦,感果得如意。   施彼若艰难,受报时亦尔,辍己惠于他,最上安乐法。   施为诸乐本,如种生其果,悯彼来希求,随与无空返。   慎勿侵外色,视之如己子,设复于自妻,举心即令止。   若人于欲境,系心而乐着,后生于世间,定受女身报。   若人厌女身,舍欲持净戒,发生坚固心,转身男子。   若人修梵行,则无诸损恼,具福德威神,人常恭敬。   若人不饮酒,安住于正念,常出真实言,现获于安隐。   若见他相违,劝喻令和悦,感眷属广多,无别离苦恼。   于师长教敕,常欢喜听受,损益更筹量,则具善巧智。   贫困执役者,好行于捶打,无过而恼他,己苦更加苦。   若人具形色,恃之而起慢,戏弄于他人,当获挫折报。   若人性悭鄙,善诱佯不闻,彼极重愚痴,当获聋哑报。   行善有余庆,积恶招苦恼,各成辨彼因,随业定当受。   修罗人趣因果常行于谄诳,乐忿嗔争斗,由昔行施故,而修罗主。   乐修十善因,于他无损害,诸常获持,得生王。   于父母三宝,恭敬随能施,具忍辱柔和,得生忉利。   自不乐忿争,劝他令和顺,纯善修净因,得生焰摩。   乐多闻正法,专修解脱惠,喜赞他功德,得生兜率。   于施戒诸行,自性常爱乐,起精进勇猛,得生变化。   是最上有情,具沙门梵行,增长解脱因,得生他化。   以戒定熏修,普资于愿力,生上人间,达真如实际。   如是善恶报,已分明显示,善招人,造恶至极苦。   老病死未至,勤思求正法,自果报一来,所爱皆离别。   彼贪等过失,深可生厌患,智者善思惟,是故当远离。   若常行利他,则无诸障恼,罪福定无差,略说宜谛听。   这个六道轮回的因缘,也是非常的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考虑到的不是一两件事情做得好不好,要综合他的一生。真正的轮回因缘会牵扯到几世,甚至上百世,万万世,非如来之智慧不能看亲清。   有一个屠夫,一连世都以屠夫为职业,杀生无数,但是每一世都享尽福报,富裕有财,儿孙满堂,所以这个屠夫就说,杀生是为善的,可以造福。   有的弟子不解,去问这个释迦牟尼佛为何会这样。佛陀综观这个屠夫的生生世世,说道:“在世之前,这个屠夫曾经布施过辟支佛饭食,以此因缘,他可以在人间享福六世。   在六世后,这个福报用完,因为在这六世杀生无数,造业甚多,在六世后会堕入畜生道,生生世世遭受那屠宰之苦,百世不得出。”   这时众弟子才明白这个因缘之复杂,并不是眼前所看到的一生一世。   而后陆遥每天都要读上那么一两段,每次看后都会感觉神清气爽,睡觉也会很踏实。天长日久,陆遥发现自己的感应力比以往强了很多。身体也素质慢慢的变强了。陆遥心想大概这就是佛家所说天眼通,天心通等等的神通。心境也有所提升,变得隐忍坚毅。头痛虽然每次还是照例不误的来到,但是也算有所缓解。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