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赋歌
这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正在家中弹琴作赋,忽听得仆人前来通报:“门外有个人自称是宫里的公公杨得意,前来传圣旨,说是皇上要召老爷进宫。”
司马相如忙吩咐家人焚香下跪叩首接旨。
杨得意缓缓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素闻司马相如擅赋,实为人才,朕特召进宫伴驾,钦此。谢恩啊。”
司马相如三跪九叩,双手接过圣旨,对杨得意说:“当今圣上,如何得知有我司马相如呢?”
杨得意说:“老奴也是蜀地人,在宫中任职狗监,得以陪侍圣上左右。皇上读《子虚赋》便大加赏叹,老奴说:‘这赋是臣同乡司马相如所写。’皇上又惊又喜,才命老奴前来召你入宫。”
司马相如连忙谢道:“原来如此,多谢公公美言。”
几天后,司马相如便随杨得意进宫面圣。
皇上大喜,命令尚书取来纸笔给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当场作《上林赋》。
众人无不赞叹。
刘彻龙颜大悦,便留司马相如陪侍左右。
刘彻道:“朕就拜你为中郎将,建节往使,望你不负朕意。”
司马相如穿着使节的官服,手执旄节,率领副使者王然于、壶弃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威风八面地前往巴蜀官衙取币物用以收买西南夷。
司马相如私底下也早已修下家书给卓文君,详述其事,很是把自己夸耀了一番。
卓文君见了司马相如,便放声大哭。
司马相如见状,手足无措,说:“爱妻何为如此?”
卓文君说:“我这是喜极而泣!”
司马相如说:“爱妻在蜀,可曾听到当地老百姓是如何议论此次修好的?”
卓文君说:“听老百姓们说通西南夷没什么用。”
司马相如说:“我想进谏,但是已经发出修好文书了,所以,我不敢贸然进谏,便假借蜀父老的口气写了一封信,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相信皇帝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我已经写好了一篇《谕巴蜀檄》,明天就向老百姓宣读,传达圣意。”
言罢,夫妻二人拉着手,高高兴兴地说说笑笑,细述别后种种。
司马相如圆满完成使命,返回朝廷,天子大悦,对司马相如愈加厚待。
妻以夫贵,司马相如被皇帝厚待,卓文君自然也随之地位提升,得以朝见后妃。
第二天,卓文君带着易小杰进宫朝见皇后。
进得皇宫,皇后所居的椒房殿,早黑压压跪了一地的内外命妇。
众人叩拜完皇后,正待离去,只听得外面小黄门叫了一声:“圣上驾到。”众人忙又跪下,不敢抬头,大气也不敢出。
只见一个中年贵妇起身到皇帝面前,说道:“皇上,姑妈的钱又用完了。”
皇帝不耐烦地挥了一下手说:“朕前几天,不是才刚赐给你一千金吗?照这样下去,国库里的钱也会被你用完的。”
易小杰知道那个贵妇一定就是馆陶长公主了。
皇上又对皇后说:“你向朕拿了九千万钱求子,为什么还是什么动静也没有?”
陈皇后道:“也不能怪臣妾,说不定毛病不在臣妾身上,是陛下您。。。。。。”
皇帝听了,怒不可遏,拂袖而去。
众人都散去。
二人回府向司马相如说及此事。
司马相如说:“我明天要随皇上去霸上祭扫。”
祭扫后,皇上说:“爱卿,朕去姐姐平阳公主那坐会儿。”
司马相如说:“臣听凭皇上吩咐。”
君臣便去了平阳公主府。
平阳公主一看皇帝来了,喜不自胜,只是劝酒。
喝过酒之后,一个歌姬出来为皇帝唱歌。皇帝看得如痴如醉,对那歌姬道:“你过来侍候朕更衣吧。”
到了尚衣轩,皇帝问那歌姬,“你叫什么名字?”
那歌姬低头含羞答道:“奴婢名叫卫子夫。”
皇帝便临幸了卫子夫。
皇帝更衣之后,回到座位上,很高兴,赏赐平阳公主黄金千斤。
卫子夫刚入宫后,陈皇后便闯了来,问道:“谁是卫子夫?”
陈皇后瞪了她一眼道:“来人,把她给我扔到暴室舂米。”
皇帝那边,早把卫子夫忘得一干二净,只是有天他将未曾生育的宫妃们挑出来斥责一通,逐出皇宫。
只见一个女子哭着请求留下。
皇帝一看,道:“你不是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姬卫子夫吗?”
卫子夫答道:“奴婢正是卫子夫。”
皇帝说:“自从你进宫后,怎么朕就没再见过你了?”
卫子夫答道:“奴婢触怒皇后,被罚到暴室舂米。”
皇帝一听,便顿生怜悯之心,于是卫子夫再次受到宠幸,不久便有了身孕,封为夫人。卫子夫受宠,而陈皇后日渐宠衰。
窦太后病死,刘彻正式执政。
馆陶公主和陈皇后的靠山没了,便更加惶恐。
皇帝说:“皇后所为不轨于大义,不得不废。主当信道以自尉,勿受妄言以生嫌惧。后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
废后陈阿娇自入长门宫,愁闷悲思,她听说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求司马相如为她写一篇《长门赋》献给皇帝看,祈求皇帝能回心转意。
果不其然,皇帝刘彻看了这篇《长门赋》,并不为之所动。不可一世的陈皇后一家彻底覆灭了。
司马相如对卓文君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我不想写,你们偏要让我写,还不是一样,我不知道卫子夫会不会嫉恨与我呢?”
卓文君说:“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担心也是多余的了。”
每天,易小杰都是陪着司马相如夫妇弹琴论赋,他觉得自己这一段时间过得挺愉快的,都不想再回到现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