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膝长谈(上)
此时松平的心理也在犯嘀咕,这老头要带我去哪儿呢?难不成是校长室?算了!管他呢,跟都跟上了。随他吧!走了大概只有五分钟就来到了学校的花园,可突然校长像有预谋似的向后纵身一转。这动作松平再熟悉不过了,只不过老校长这套动作像练过的一般,柔和而带着刚劲。着实把一旁正在思考老校长为什么要带我来花园的松平弄的是一阵手忙脚乱。不过松平自从刚刚从Mr徐身上吃了亏之后,他也谨慎多了,知道这学校老师“有病”,走路会玩“倒车”。这次松平可不含糊,一个“猛刹”那叫一干净利落啊!但心里也不免唠叨一番:这毛病谁发明的啊?爱迪生还是牛顿啊?普及率那么高!可心中的想法终究是心里的想法,脸上可不能摆出来,这不找抽吗?脸上除了摆出惊讶之情外,更高难度的松平可玩不出来。(要是某些人哭腔都出来了,取经典名曰:我又做呢老?)而咱们的老校长倒是十分稳重,笑呵呵的夸起松平来:
“恩,好小子,这么快就吸取教训啦,看来诗歌可塑之才啊!来来,我们坐下聊,别傻站着了。”没说完老校长竟一屁股做在了花园朝阳的草坪上,显得是十分从容,在老校长如此有亲和力的动作之下,松平也慢慢卸下负担,缓缓的挨着老校长坐下。老校长看到松平坐下,自然十分高兴,在他的笑容之下,便开始了让松平永世难忘的一讲:
“我看过你的成绩单,几门功课中,历史很不错啊!有研究吗?”老校长平和的问道。
“研究不可能,有点兴趣吧!”松平老老实实的回答,虽说松平对历史有兴趣,平时也少不了看书,但在可以当“老字典”的校长面前,就自己那点可怜的知识,还是收敛点好!
“呵呵,年轻人啊,要对自己有信心啊!凡是没有信心就成功了一半,用心去做就又成功了一半,至于最后失败了,也不必丧气,过程比结果重要啊!”
“可是不成功就没有意义了啊?”松平疑惑的问道。
“恩,说的对,但过程必定比结果重要。知道朱元璋吗?”
“知道啊,他可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生卑微的开国皇帝呢!”松平确定的说道。而老校长轻轻点了点头:
“恩,说的对,我问你,朱元璋在当皇帝前,为什么拒不称王呢?”
“这……不知道啊!”松平摸了摸头,苦笑道。
“恩,告诉你,朱元璋是听了他老师刘伯温的话,一共是九个字:筑高墙、广积粮、缓称王!因为他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当时各地元势力尚存,那时后称王,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自己的势力势必会成为各路诸侯的出师理由。而就是这九个字的过程,也使朱元璋在日后的登基创造了先决条件。你看看,这过程是不是比结果重要啊!”老校长慢慢道来。
“恩,果然是这样。”松平也随着老校长的话头接道。
“是啊,不过朱元璋是个暴君啊!可惜了!可是这赵匡胤到是个不错的皇帝,虽然黄袍加身,但“杯酒释兵权”深得人心啊。人们一直把朱元璋与赵匡胤相比,你看哪个更出色些啊?”
“我觉得吧,我个人偏向赵匡胤多些,此人的政策比起朱元璋来要柔和多了。就拿他们对待功臣的方法来说吧,老校长您刚刚也说道了,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是柔和的政治阴谋,虽说夺了重将的军权,但依旧放其回家享受天伦。然而朱元璋的“炮轰功臣楼”绝对是一个凶残的政治杀戮。这样的做法虽说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地位,但也注定了他历史暴君的不变地位。随意要我说的话,赵匡胤更深得人心啊!不过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比他们做的更好!”
“哦?说说看!”老校长不无兴趣的说道。
“您可千万别笑我!”松平耍宝似的说道。
“哈哈,我们现在就像朋友一样,朋友之间,哪来嘲笑之意啊!”
“那好,我哦如果去做呢!对待功臣我会分很多种情况去对待他们,如果忠心为主,按我当然留用啦,而如果有些人野心极大,自持功高,那“死人是最安静的”也不无道理。还有一类人就是媚言相向,迷惑众人,那么那类人应该及早拔除出身边。其实我认为对待忠心负责的人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对待那些有野心,有计谋的应该是:害人之人不可有、但防人之人不可无啊!校长您说呢?”而老校长先是点了点头,后世摇了摇。这一动作把松平弄迷糊了,点头无非是说我讲的不错,这摇头……
“说的不错,不过做起来难啊!如果你可以做到,你必定是千古一帝啊!”老校长不无欣慰的说道。
“校长您夸奖了,这知识假说罢了,我怎么可能呢?”松平摸了摸头,解嘲似的说道。
“诶,话不能这么说,世间之事,事事难料,没什么不可能和可能之分。你能有这样的思想和觉悟真是一种天赐之缘啊!”松平被老校长这么一说,差点找不着北了。但老校长这话的确是道理之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