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筹谋
得郭嘉和荀彧之助,我心中大定,有此等大才相助,我再不是那么无力。 对于军机谋略,邴原等虽然也颇富有智谋,但是同荀彧郭嘉相比相差甚远。 他们的才能是在施政方面,赞军筹谋虽然也很有一套,但是只限于针对肌肉强于大脑的黄巾一流,如果将来与贾诩、沮授、田丰等罕世谋臣放对,确实难为他了,即便是几次针对黄巾的设计都是破绽甚多,如果遇到荀彧郭嘉这等高人,恐怕我北海早就不知败了几阵。 次日二人便搬入驿馆,于是我便任命郭嘉为行军司马、左军师,荀彧为赞军校尉、右军师,一同参赞军机。二人均是洒脱明达之士,一旦身有所属,便开始当仁不让承担起建策筹谋的大任。 “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明公平北海黄巾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 北海虽然非天下之要地,且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明公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今明公破张白骑、李大目、白饶之辈,若驱一军分兵西击藏霸、孙观之流,多张声势,巧设计谋,此二人必不敢东顾;然后集中精锐主力北击管亥,破而收之,重组为屯田军抢种小麦,勤劳耕作,越明年夏可收熟麦,约食畜谷,可足大军之用,继而举军西向,一举而霸等可破也。 破霸,收集霸部,选精悍,用良将,则成精锐,如此青州可成明公根本。”荀彧道。 “明公在北海数月间,内收士民之心,外提振一郡之卒而数败黄巾逾十万,必威震河朔,名重天下。青州黄巾虽然跋扈多众,然而分崩离析,可以举军分而破之,期年可灭。 缓步收其精锐,御之以良将,勤见操练,以战养战而强其军。而如今青州各郡国残破,如东莱、城阳诸郡大吏四散,郡制失守,大户豪门几已散尽,抛荒良田无数,明公宜遣良吏从容收拾,佐以一营抚平四方,将其军屯田就食以分北海粮饷之重,重振户籍、收拢流民,规划土地耕种以固其本。 刘兖州智短将微,不足以据守,明公待我青州初定,军容鼎盛,则可西向兖州,收其州郡以固青州。徐州兵精粮足,不可急图,陶恭祖心无大志,忌才妒能,以致于手下无能征惯战之将,难成大事,可以接之为援,以金钱货其粮草供给,陶恭祖贪财必许之。 然后广结徐州豪门大姓、名士贤才,广树声名,陶恭祖年弱,其二子了了,无可为继,异日有变或可以计得之。 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兵强粮足,号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天下群雄所必争之所。 冀州牧韩馥暗弱,空有大贤猛将不见重用,北有公孙窥视,西有黄巾张燕劫掠,祸已近矣。明公内未平匪患,外无朝廷大义,急切间不可图,唯有度其势而挑之,勿使其一雄独大,则冀州强兵猛将不见一人之手,燕赵群雄并力相争,数年间难以平复,则不足为患。 明公可借机收合豫、兖、徐,合四州之地,招贤纳士,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练百战精锐,待兵精粮足,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十数年之内,明公即可建大业于宇内,挽狂澜于既倒,中兴汉室。” 郭嘉则更为激进,天下大贤,果有不凡之处,我虽然之千年以后而来,熟知历史,然而初临即迭经大战,对于今后的发展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我心中原来的时空,今年风起云涌,大事频生的年代。 我在这个时空中的大敌袁绍、曹操也即将崛起,对于将来的局势郭嘉竟然能够看得如此清澈,简直如同亲历历史一般,不禁让我大为叹服。只是他们没有看出战乱丛生的豫、兖二州亦是给一代枭雄留下征战四方的大舞台,如果不出意外曹操很快即将崛起于兖、豫之间,但是在当时有多少人能够看到战乱丛生的豫、兖二州,一旦为豪杰所据,数年征战间就崛起一代枭雄。 我心中阴暗想到:或许荀彧、郭嘉为我所用,曹操成就会小一些吧,被我挖走了建策伐谋最为倚重的大贤,而在原来时空中曹操所经历的数个危难之际,没有俩人的提点几乎一败涂地。 不过我知道历史并没有那么简单,既然可以因为我而撬动了一点点的变化,但是谁又能知道在这豪杰并起,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汉末乱世中还有多少人淹没在历史中,不见典籍之上,如我简拨的赵庆,俩战表现更在徐盛之上,假以时日,多经提点磨砺,其智略勇力未必输给曹操的五子良将,所以缺少荀、郭的曹操未必就不能如原来时空历史那样彗星般崛起。 可惜我现在就算知道也无可奈何,我不会天真的认为如我后世的那些YY猪脚一样将身边事务一推开,带着太史慈到豫、兖一游就能够将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挖角一空。 如今时不待我,北海境内匪患未平,剧寇管亥、藏霸、孙观环视,一日不能破敌,就一日无力它顾。而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派出使者四处挖角,期望以我的“先知先觉”在人才上尽量给曹操、袁绍狠狠一击。然而在这个豪杰并起的年代,君择臣,臣亦择君。 似荀、郭等高人贤士,如果不是我巧遇亲见,动之以情,决难说动。 “兵贵精而不贵多,百里征战,三军辎重数千,千里征战,三军辎重累万,粮秣给养不可胜数,故以昔年汉武之盛,虽然以卫、霍百年难见绝代名将领军,数战而拔匈奴主力,逐匈奴千里之外,导致匈奴漠南之地尽失,粮草丰美之处都落入汉帝国之手。 但是帝国10万铁骑,50万运输粮草的步兵庞大耗费,仍然导致大汉帝国的元气大伤,从此再无能力发起攻击,成两败俱伤之势。 所以孙子说,兵者,国家死生之大事也。”在荀彧和郭嘉一起确定我军发展的大略后。 荀彧针对我军现状,提出进一步整顿军队,精简队伍的建议,的确以我北海30余万口,现在需要给养超过4万士卒,仅仅是粮草一项已经有些勉强。 如果不是我当即裁撤了数万老弱屯田,将来的情况会变得更为糟糕,可是屯田不是一日就可以建功的,在下季收粮之前,每日还是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 而在武器供给上由于我北海缺铁无法自给,更是捉襟见肘,以致于我需要采取诈取方式来获得,可是此计不可长久,在当今天下大乱,朝廷政令不畅,各路诸侯纷纷开始隐隐自立,连朝廷赋税都以盗匪相隔而拖延不给,我北海军如果长久仰仗他人鼻息,在这乱世之中非常危险。 在原来时空中当年官渡大战,袁绍帅数十万大军与曹操对垒,初期是何等意气风发,一旦乌巢屯粮之处被曹操轻骑所破,数十万大军转瞬分崩离析。后勤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作用之巨大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文若之言甚是,如今我北海南有藏霸、孙观虎狼之辈,北有管亥凶悍之徒时刻虎视,确实需要精锐悍军卫其安全。 我北海军虽然侥幸胜了俩轮,其实成军仓促,正需要趁此时机重整。”我非常赞同荀彧的建议。 我北海军目前之所以能够在青州立足,只是借青州黄巾各自为战,武器给养后勤匮乏之时,加上我打破常规,慧眼识才,简拔徐盛、赵庆、太史慈于行伍,知机决断,选精悍设伏一举破其前锋,再因势诈取破张饶,中间连场大胜,才能保证我北海军士气如虹,发挥超常战力。 否则以此新成之军,如果与藏霸、管亥等部精锐正面作战,双方实力接近,恐怕再以难现骄人战果,而一旦受挫,士气低落,战成胶着之势,北海将无以为继,势必终成原来时空中“我”大败被围,需要外力拯救的格局。 而俩次作战我北海都据有地利,无须携带辎重,才能在行军迅捷,占敌先机。以我后世所知历史上的数支无敌精锐之师,莫不是数不过万而能敌数万。 如李世民玄甲军,李世民率领区区500骑便成功伏击了他们的前锋部队,生擒了敌军骁将,战力是何等彪悍。 “临淄终要落入我北海控制之下,才能放心我军武器供给啊。以临淄孱弱战力,北海旦夕可取,敌亦可取,如今敌已退,恐怕齐国相等人不容我等长期驻扎于此了。”郭嘉缓缓道。 虽然我很想长期呆在临淄,毕竟现在粮草供给一应由临淄负责,2万大军,每日光粮食一项就能够节约我北海粮食1000石,齐国虽然兵少存粮较多,但是如此消耗下去,时日一久,齐国相等人自然会感觉吃力。况且“匪患”已除,谁会愿意白白供养如许大军。 “奉孝不需担心此事,我早有算计。”于是我便将报捷求官之事对荀、郭二人细细道来。 “明公此事实在不妥,方今朝廷局势操之于董卓,其下各方势力暗流潜动,互相倾轧,况且董卓凶名远著,四方多有毁誉,天下诸侯恶之久矣,以彧之见,不出俩年恐怕就将有大变。如此一来,如今依之必成为后患,逆之却难以成功,实在是个俩难之局,其中机巧,孔管家恐怕难以应付自如。”荀彧说道。 我仔细思量,也觉得原来的想法过于单纯,洛阳城内如今各方势力交错共存,政治斗争形势之复杂,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依文若之见,如今该如何?”我问到。 “不知使者已经去了几日?”荀彧说道。 “已经10日有余。准备先到高唐,然后取道水路进京。”我仔细计算了一下道。 “使者队伍所带细物颇多,度其速度,目前恐怕到达乐安郡高苑县。”我指了指地图。 “如今之计,不如由我快马赶上使者,进京说动忠义大臣,将明公功绩禀明皇上,暗中道明勤王之意,请求皇上亲自封赏,求督青州诸军事,以得大义之助;然后暗通李儒,说服董卓不加反对,才能成功。” 荀彧果然不愧盛名千古的大才,将我主导的一件破绽百出的事情考虑得滴水不漏。 知进止,通权变。只是我固知其忠于朝廷之心,此次进京,在他心中固然有为我办事,恐怕还有为朝廷保留一分实力的意思,然而如今我和他在目标上并无冲突。 对于我来讲,称王称霸还远远不是时候,更是提也不能提及,大汉数百年江山,正朔大统现在还是很多士民心中根深蒂固,匡护天下,在荀彧心中还是匡护刘汉天下。 正是在这一点上,郭嘉和荀彧是完全是俩类人。在原来时空中郭嘉本是名利场中人,秉承的是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的哲学,只是乱世之中良禽择木而栖,故此在历史上才有先奔袁绍,后投曹操的举动。 而荀彧却是正统的士人,正朔大统观念远比其他人强烈得多,在他心目中,以维护刘汉天下为己任,奔走之间,寻求的是愿意为朝廷效力的雄才。 在原来的时空中曹操正是他心目中理想人选,而曹操早期确实是诸侯中对汉室最为礼遇的,虽然不乏利用的意思,但是比起刘备这个口口声声汉室宗亲、匡护汉室,一旦占稳脚跟就迫不及待称王的伪君子,曹操始终对汉室心存一丝情义,以大权在握数十年的曹操终身未能登上九五之尊位,另外同荀彧等重臣强烈反对也不无关系。 考虑到一路上盗匪林立,我心系荀彧安危,如此百年难遇的大才,我绝对不容有失。 于是坚持让徐盛领50精锐卫护,谁知道我这一私心,在旁人眼中意味却不相同,徐盛等将校固然对荀彧另眼相看,而在荀彧和郭嘉心中却深为感动,知遇之恩,君臣相得之情重莫过于此,由此俩人倾心而竭力为我筹谋。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