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七曲独奏》序 --苦瓜 写着自己的文的序,便会让我产生一种恐惧。譬如我说这部小说是优秀的,或者说这是我喜欢的,你都会觉得只不过是“自吹自擂”而已,所以索性我站在一旁,用着小说里做旁观的口气,铺垫着这篇文。 旋律总是在懵懂的梦里缠绕出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我不懂所有人在感受一首悲伤的音乐后会有的感情,似乎是我太冷漠了,还或者我早已经疲惫了…… 这七曲只是梦,只是一个我们都不大记得有多少人物的梦,里面有如棺材的钢琴散出的死寂,有断心弦的小提琴拉扯的疼痛,是的,这也是文字,那就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含着七首曲子的故事。 是叫七曲独奏。 独奏,是的,仅是独走于人生。 没有谁真的能陪谁走完自己的一生,从人的一出生就注定了这个结果,除非你想把伤痛带给养育你的父母,不然就只能用“独”来形容。“奏”,它是人生乐曲里的连贯,也是“走”。想想,能陪自己走过一时的,想也是一种幸福了,起码在某一段曲谱里,你不是真的只是“独奏”。手触摸着钢琴键,按下去,然后从左到右滑过去,那种有顺序的音,可能习惯太久了,让你忘了也可能忽略按到某一个键位,但听起来又感觉都差不多,这也是一种“独奏”,起码在旁的人也没有注意到的。 翻开那些情感,哼着你最喜欢的小调,再想想,这个七曲是什么? “是一个时间段”,“是一个过程”,“是七曲曲子而已”…… 这些都是答案,也都不是答案,将是我们跨越懵懂与成熟的界限,那些感情足不足够深,便是后话了。 辗转多少年,我想我再来读这篇小说,我也找不到一个近似“完美”的词来形容,因为它实在是有太多问题了!多到让我也无奈,可这却是铺盖于情感的最真处。或许还在为里面的逻辑产生疑问,为什么在熟悉的人面前,还会显得那么陌生呢? 我便告诉你,因为熟悉,所以陌生。 痛了多少次,我们才算熟悉这痛的真正痛,可为什么我们还是在不知疲惫地弄伤自己呢?原因?是因为想要感受那些痛?那不是已经很熟悉了吗?为什么还有自讨苦吃?因为熟悉,所以才陌生呢。 然而贴切于我们生活的小说,它往往浮现的,和这个世界的距离看似就远了,因为你会觉得直白过头,或是有些白痴。 在人物的描写上,我想带过,留下任你想象的空间,在语句里,让他们去自己介绍自己,而我,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钢琴后响,是不是就真的是后察觉呢?无法再谈及那些是非,只能让七曲代我说了我的观点了。 这篇文所含的感情尽量用点到为止来形容,因为再放荡自己思想,在实际里面,我们都不得不去承认,承认自己的保守观念。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我花去大量时间于这小说的构造,在形容词汇方面的重复,那是自然的,甚至是说难以去避免了一样,如果这会成为纰漏,我亦无奈。 将该说的说完,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必要讲述的,实在一点,看小说则是一种真实,起码不会让我兜转了方向,看不清这层七曲迷雾里的人物有谁。 抖下肩,展出一个礼貌的动作:就请同我行走在这段音符铺设的道路上,感受着这七曲的感情…… 记2010-12-23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