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老上级张英华除早点在厂门口的小摊上对付一顿,随便买些煎饼、油条,豆浆、包子之类吃吃,中饭、晚饭都到张东奎家吃。饭后到厂里上班、睡觉休息。张东奎的爱人张大嫂是一个热情,热心肠的人,从未嫌弃过老上级张英华。县委大院中住在张东奎家周围的干部家属对张大嫂家照料张英华这个大叛徒、大特务议论纷纷。干部家属对张大嫂嚼舌头:“张大嫂,你对这个糟老头子又供吃又供喝,还给他洗衣服,现在粮食这么紧张,自己都不够吃,这是图个啥?”张大嫂却说:“不就是多个碗,多双筷子吗?比起旧社会的苦日子,俺够满足的了,老上级在俺们家吃喝一辈子,俺都照顾他。” 张大嫂心好,但妇道人家心里搁不住话。在一次吃饭时,丈夫张东奎和老上级可能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张东奎叫张大嫂多炒两个菜,两个人喝了点酒,在酒桌上高兴攀谈。张大嫂上高中的儿子戴着红卫兵的袖章,胸前挂着毛主席像章,回家晚了。兴许是肚子饿了,到饭桌上也不喊人,张大嫂盛来一碗米饭,儿子端起碗就吃。张东奎训斥儿子:“怎么不叫你张伯伯,就端碗吃饭?”儿子吃饭急,噎住了,张口说不出话。张大嫂过来,用手在儿子后背上下捶打。他也怪儿子不懂礼貌,无心地说:“你别看你张伯伯如今落难了,他过去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当过那边的少将师长。”儿子一听,扔下碗筷:“谁跟反动派大军官一起吃饭。”一转身走人。张东奎怪爱人张大嫂:“你怎么跟儿子说这些话?真是妇道人家。”张大嫂也不好意思:“都怪我说漏了嘴。”老上级张英华安慰张大嫂:“弟妹是有口无心,不碍事的。”张大嫂收拾盘子、碗筷忙去上班。屋里只剩下张东奎和老上级两人。张东奎把香烟递给老上级,自己也抽了一根,说:“老上级,你看这事弄的,别介意啊?”以后,张东奎的儿子,凡看见老上级在他家吃饭,扭头就跑出家门,张大嫂怎么拽也拽不回来。老上级见影响到东奎家和睦,就不再到张东奎家吃饭,自己在厂里将就一天是一天。张东奎和爱人张大嫂去钢铁厂找到多次,老上级说什么也不回来了,两口子只好作罢。 张东奎到钢铁厂看见老上级一个人生活实在可怜,就把这事跟周桂昆说了,周桂昆说:“我家小孩多,饭食比你家稍差些,老上级如不计较就到我家吃去,好歹也有个热饭热菜吃。”张东奎说:“这事也不是小事,你回家得跟随你家老嫂子说通。”周桂昆又说:“你老嫂子(周桂昆爱人)也是个热心肠人,没问题。”周桂昆夫妇俩和张东奎夫妇俩一起去钢铁厂动员老上级回周桂昆家入伙生活,老上级坚持不去,还是周桂昆的爱人和张大嫂硬是把老上级拽走到周桂昆家吃饭。周桂昆家四个孩子,大的二十,小的十几岁,都是吃壮饭的年龄,城里供应粮不够吃,如今又添了一张嘴,周桂昆的爱人想方设法弄来一些粮食搭配着吃。老上级把老伴费瑞芳从上海寄来的钱和粮票也都补贴进去。老家大队书记周桂林听到老上级到了大哥周桂昆,就经常从老家驮来粮食,送给大哥周桂昆家。周桂林的生产大队工分分值较高,虽然桂林也有好几个孩子,但周桂林和老伴都挣工分,桂林的老伴尤其能干,因此周桂林家年年有结余,是个余粮户,农村有粮食吃,花钱地方少,不像城里什么都需要钱。周桂林到城里一趟,除给大哥周桂昆家送些粮食,还时不时地掏出二十、三十块钱来,交给大哥补贴家用。 有时周桂林到城里大哥家,周桂昆会派家中孩子去找张东奎来家里喝酒,周桂昆家一桌坐大小四个老头——三个小老头、一个大老头(张英华):老上级、周桂昆、张东奎、周桂林。四人围桌而坐,酒席桌上也会发一些牢骚。周桂林干过老上级的警卫员,老上级就喊他:“桂林,现在农村生活怎么样?”周桂林答:“三年自然灾害后,农村生产逐渐恢复,社员生活有所好转,特别是我们生产大队,副业搞得好,社员生活比周围各大队都强,在全公社也首屈一指。后来上级搞‘抓革命、促生产’农村大搞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社员心散了。我们大队多亏过去搞集体经济有些底子,所以全大队社员整体生活状况仍比周围大队好些。”张东奎也接着说:“我们县工业也好不哪里去,工人上班,班前班后学毛主席语录,狠抓阶级斗争,全县工业生产下滑,工厂领导被造反派侍权,很少人真正关心生产。”轮到周桂昆说话了:“船闸不是真正生产企业,基本没有受到影响,来船放船,保护好船只、设备安全就是了。我没事就看看报纸,研究、关注中央下发的一系列文件。我发现随着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深入开展,工农业生产还要进一步受到影响。老干部还要进一步受到冲击。城镇居民特别是工人、学生、无事可做,天天停工、停课闹革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周桂昆忧心地说:“我大儿子是红卫兵,随学生出去大串联去了,听说串联路上免费吃喝,免费乘做汽车、火车、轮船,全国这么多学生都出去大串联,国家能承受得了么?” 张东奎按县革委会的要求,定期写一份材料上报县革委会,说明大叛徒、大特务张英华的监督改造情况。县工业科的同志写完张英华的材料都必须交张东奎过目。张东奎发现不合适,主动参与修改,材料上反映大叛徒、大特务张英华如何老实接受改造、老实接受单位批判,工人又如何狠批张英华的,内容都是编好的,实际上工人很照顾张英华,很少对他进行批判。县革委会把这些材料上报地区革委会,地区革委会又转到上面有关部门。不久县革委会接到上面文件,文件上说:“对大叛徒、大特务张英华的处理太轻了,要加大大处罚力度,严厉严厉再严厉。为此建议把张英华下放到农村,由贫下中农监督其劳动改造。”县革委会把文件抄一分转给张东奎。张东奎保护不了老上级了,就和周桂昆商量,周桂昆想了想说:“老上级不能留在城里了,我们活动一下,争取把老上级安排到来龙公社去,来龙公社党委书记和我熟悉,过去曾经在一起工作过,请他照顾一下。条件是老上级不能挨批斗。再者说,来龙公社离我们老家近,又是老上级过去战斗多年的地方,当地老百姓也会善待老上级的。”张东奎说:“行,那我们就活动活动。”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