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短信业务 APP权益
无法完成的犯罪(2)
“我可以打个比方,比如著名的侦探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你们听说过吗?”   洪峰摇摇头,小冲点点头,刘海歪着头。 “啊?唉……那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侦探小说之一!这怎么能没听说过呢?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的故事。书中所讲述的一个车厢里十二名乘客都是杀人凶手的结局真是亘古未有!经典之极!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计划破产又是必然的结果——要是看过这本小说的人都知道,那件案子罪犯的作案手段有几个关键点:第一,是必须有人能够接近被害人并在他的茶水里投放安眠药使其安静的睡着;第二,夜里必须有人能在死者从内部锁上房门之后也可以自由的出入那间包厢,当然也就是说必须得有人合情合理的拥有死者的房间钥匙;第三,必须得有多人联合做假口供,证明凶手不是这节车厢里的人,以此扰乱警方的视线。 这三点看似环环相扣其实有些是弄巧成拙的破绽!你看我们都知道了车厢里除了侦探外其余十二人都是凶手的事实对吧?那么我们逆推回去,想想看凶手是如何安排杀人的:想要有人接近死者并给他下安眠药,这件事由凶手的共犯之一——死者的管家负责了。想要合理的拥有钥匙在死者锁门并由于药物睡着后依然能够不动声色的打开他的房门这件任务,由掌管所有乘客钥匙的列车员负责。一切完成之后就是其余的人一起上,一人扎了死者一刀以表示复仇成功。接着呢。谋杀结束后,列车员照原样锁上房门,所有人各自回到各自的房间再度成为了互不相识的人。可是,第二天,案子浮出水面后通过调查他们每个人的背景,侦探波洛找到了这十二个人之间的联系——他们分别是美国一户名门望族的亲戚、管家、司机、保姆、仆人等等,而那户名门望族正是被这次东方快车事件的死者阴谋算计,才导致家破人亡的!这样的调查结果完全揭露了凶手们的犯罪动机还有犯罪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一车厢的人都是死者的仇人。最后,对每个人所进行的单独审问使得波洛最终发现了他们之间证词的矛盾之处从而推理出了事实的真相!”   薛紫辰停顿了一会以令周围人的注意力再度回到他的身上然后继续慷慨激昂的雄辩道:“波洛为什么能找到真相?难道仅仅因为他是鼎鼎大名的侦探?当然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这节车厢里的十二个人无法摆脱他们之间的背景联系!而且由于无法串供,众人的说辞互相矛盾反而指出了破绽之处!看到小说结尾你就可以发现其实波洛是没有什么实际证据可以拿得出手的!一切只是由于知晓了凶手之间的联系、知晓了凶手联合杀人的动机之后,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的逻辑推理!试想一下死者的仇人都聚集在一个地方怎么可能不被人怀疑呢,只要沿着这个线索去思考要破案就是水到渠成了!这个案子如果不是因为同谋之间的关系被发现了的话,是没有人可以从现场侦查中找到证据证明他们是凶手并加以定罪的!”   “那么,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出。同谋杀人——或者说共同犯罪的成功与否是要靠所有人的智慧的!参加犯罪的人数越多,风险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就算这十二个人里有十一个人一点错误也没犯,只是一个人出了一点差错也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更何况事实上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不止有一人犯了错误……但是,犯错误也是实属正常,因为既然是有心杀人,在这个过程中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是必然的。大部分的犯罪者都要面临随机应变的考验。而如果我们假定一名凶手必然会经历这样的意外考验,那么当凶手是十二个人的时候,就自然会有十二种不同的意外经历!几率翻了十二倍!每一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都决定了他自己能否顺利蒙混过关!也直接的决定了这十二个人的共同命运……但是,人的智慧是有高下之分的,你也许有可能骗过警察的眼睛、侦探的目光,但并不表示你的同伙也能挺过去!这就是计划和串供的重要性了——要将所有人的行动集中于一个人的智慧之上——集中于犯罪策划者——即是主犯的智慧之上!让其他人成为他的臂膀!这就是同谋杀人的关键之一——统一性!”   薛紫辰忽然敲了敲桌面,神情高昂的说:“东方快车里的凶手们,就是因为没能遵照一个大脑的智慧行动,才造成了错误。由于波洛第二天就立即分别审讯了他们,导致罪犯们无法统一口径串供才会漏洞百出!在小说中经过分析我们能够看到,能打开房间的只有列车员,能下药的只有管家,死者身上的刀口有深有浅就证明凶手下刀的力度不同,这说明举刀刺杀的人有男有女,所以力道参差不齐!所有这一切的线索,都证明一定是一伙人联合作案,而绝非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发现和案件有关的所有嫌疑人——就是死者的仇人们都和死者聚在一辆列车里,侦探必然会对这种巧合表示怀疑!那么真相被揭破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张小冲:“原来如此。那照你这么说的话,同谋杀人必须要遵照组织者的意志严格实施计划喽!再来就是得尽量隐藏同谋之间的联系喽?可是他们怎么做才能不被发现啊?这两条有些矛盾的……”   “怎么矛盾?”   “你看你也说过,一场谋杀无论怎么精心策划总是会有意外发生的!对吧?案件永远不会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的。对吧?”   “是的,现实中真正完全顺利的计划谋杀并不多……”   “那就是喽,这点我绝对同意。在我看来,无论如何都能顺利完成谋杀的只有名侦探柯南里的凶手~呵呵。那你瞧瞧,在这种现实中,还要保证所有人按照策划者的计划行使犯罪,太难了!凶手中每名成员可能碰到的意外事件,以及意外后随机应变所产生的后果,策划者都必须得提前考虑到,从而制定杀人计划!这简直就不可能——你总不能说犯罪的策划者是诸葛孔明转世,天赋异禀、神机妙算吧?” “嗯,兴许我们真碰上了一班天才呢……”薛紫辰忽然笑着回答道。   “得了,你别跟我逗乐啊!我可是很严肃的和你在讨论呐。”   “好好……你说的这点确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万事都是如此啊……对吧。理论总得结合实践才行。一个完美的计划就是行动成功的大前提!必须有一个计划既能发挥到每个凶手的才能,又能让他们完全摆脱互相之间的联系。说穿了就是想办法证明他们根本无法同谋,而一个人却又不可能完成这件案子!一旦能制造出这种矛盾!这就是一个完美的同谋杀人计划。可以让警察和侦探陷入迷宫之中……”   “有可能出现这种完美的杀人计划吗?”刘海带着迷惑不解的神情像金鱼一样张着嘴,一开一合的问道。   “恕我直言,我觉得这次的案子就比较完美。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凶手用了何种手法……”  刘海一边用纤细的手指拨弄着自己的头发,一边转着眼珠,仔细想了想后发问道:“那……你能举个例子吗?其实你说的那个东方快车谋杀案。我小时候看过电影版的!很有意思!我本来认为凶手的计划已经很完美了。那个案子中的受害人本身就是个大坏蛋,以前绑架并杀害了一个美国富豪的女儿,导致最后富豪和其妻子悲痛欲绝,双双自杀。后来在东方快车上的那伙凶手——前来复仇的人——正是那富豪一家人的亲戚、司机、管家、保姆等等。的确是他们之间的这种联系被发现了,波洛才推理出了可能是他们同谋复仇的结果。毕竟这就是很明显的杀人动机了!他们这伙人无论如何也是掩饰不了的,只要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警方到最后自然会发现!怎么能不被人识破呢?他们计划的漏洞又在哪里啊?”   “问得好,其实要想隐藏他们之间的联系的确太难了,一旦身份被确认,要想知道这伙人的关系就再简单不过了,就算他们的人物关系很复杂,也只不过是调查取证困难些罢了,但总能查清楚。不过作为犯罪者也可以想别的办法来脱罪,对于东方快车,找好几个节点就完全可以阻止波洛的推理了。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完美计划的模式一样:想出一个计划证明每个人单个无法犯罪,但这个群体又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犯案!也就是说从时间和空间上设置假象。这样就可以阻止侦探往同谋杀人的方向去想!”   刘海:“啊?就是你所说的制造矛盾点?” “对!这种计划的制定……的确很难,但也并非全无可能!”薛紫辰说道:“你看,在东方快车中,钥匙只有列车员才有,也只有他能帮忙打开房间,那犯罪策划者就应该想个办法证明案发时列车员无法为他们打开房门!不管是什么理由,列车员的不在场证明也好、能证明钥匙一直放在某地没有动过也行!只要是能帮助同谋脱罪的主意就可以;而下安眠药的事情只有死者的管家可以办到,那就想办法证明死者死亡时管家正在别处,从而摆脱他下手杀人或者参与犯罪的嫌疑!证明他与此案无关,就可以摆脱他给死者下药的可能性。 这两个人,恰好就是这伙同谋杀人中最关键的两个点,一旦他们的嫌疑被解除了,其他人自然就不可能被怀疑,因为没了那两个人的话:一,他们无法让死者就范。二,他们无法自由的、不动声色的出入死者的房间;单是有这两条,他们就无法继续犯罪!只要证明这两个人不可能犯罪,保证他俩不被怀疑!这案子就永远也无法按照正常的逻辑继续推理下去,波洛的思路也就断了!” “能这么顺利吗?”  “我早说过万事都不会一帆风顺的。你可以想想另一部小说的情节——也是阿婆写的,叫《尼罗河上的惨案》。那本书中的凶手就拥有与我所说的完美同谋诡计类似的思路:凶手是一男一女,男的叫西蒙,女的叫杰奎琳。女人是主犯,他们本是情人,但西蒙被一个有钱的富婆勾引走了,杰奎琳就成了一个伤心欲绝的女人……
上一章快捷键←)| 回到目录下一章快捷键→)